发现结肠息肉怎么办?
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患者来咨询,带着结肠镜检查报告。
“医生,我结肠发现息肉,该怎么办?需要治疗吗?”
“结肠息肉,如果不治疗,有影响吗?”
“结肠息肉的治疗复杂吗?”
“息肉治疗后,还会复发吗?”
这些问题,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我们该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呢?
这里我就来说说关于结肠息肉的一些临床问题。
结肠息肉,是指结肠黏膜隆起性病变。这些隆起性病变,未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发生在结肠黏膜,就称为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一般来说,从形状来看,有的圆形,有的是椭圆形,有的分叶状,有的呈指状,有的是扁平结节状,有的长得像葡萄,有的像铺路的石头样。有的结肠黏膜仅有一个,称为单发,有的多个,甚至数十个数百个。息肉的大小不一,从几个毫米到数个厘米不等。
病理性质,是指取到结肠息肉组织,在病理科进行再详细检查,确定息肉的病理性质。一般来说,结肠息肉有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绒毛状腺瘤状息肉,还有错构瘤样息肉、慢性炎症如结核、溃疡性结肠炎基础上的炎症增生性息肉,神经内分泌瘤样息肉、结肠癌性息肉等。有报道认为,结肠癌90%是由结肠息肉逐渐演变而来。所以发现结肠息肉,需要高度警惕,也是预防结肠息肉癌变最有效的方法。
结肠息肉,大部分没有特异性临床症状。大概有一半的人,没有任何不适,多在体检时进行结肠镜检查而发现。部分患者会有大便异常,如慢性便秘、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大便不成形,大便粘滞感,粘粪池、腹部隐隐作痛、时好时坏,有的偶尔发现大便带血,或大便隐血阳性。
诊断结肠息肉最好的方法是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需要细心观察结肠黏膜变化,尤其是扁平隆起息肉、或小息肉,在检查中极易漏诊。
由于结肠息肉系结肠癌的癌前疾病,尤其是管状腺瘤、绒毛状管状腺瘤,伴有低级别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时,更要警惕。因为这些息肉癌变率较高。
说到这里,可能朋友们会问,那么结肠息肉是如何发生的呢?该如何预防呢?
关于息肉的发生,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慢性肠道感染、年龄因素、遗传因素、生活习惯、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
在欧美日本,结肠镜检查非常普及,已经成为基本的体检项目,尤其是40岁以后。在我国,由于内镜检查的普及,目前发现,年轻人结肠息肉的发现率也在增高,尤其是家族中有结肠息肉或结肠癌病史的,需要白癜风最好用什么药北京中科刘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