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猜猜,这是什么?
这些花俏的东西不是糖果也不是宝石,而是息肉!它们的主人是谁,至少上了点年纪吧?错了,它们的主人是个仅仅7岁的小朋友!
这些息肉属于一个叫威仔的小男生,不见不相信,见了觉着有点可怕,真可谓有“肉”不在年高啊!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威仔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便血,每次量不多,大便1-2次/日,质软成形,无腹痛、发热、头晕乏力等不适,能吃能喝能跑能跳,家长都很担心,带他去看肛肠科,排除了肛门和痔疮等出血原因,建议做个肠镜,但威仔不同意,他怕影响学习(有这样爱学习的儿子,家长不知要省多少心啊),要求期末考试后再行无痛肠镜检查,这一拖就是4个月。好不容易等威仔考完期末考,爸爸欧先生赶紧带他医院内镜中心行肠镜检查,这一查吓一跳,在小家伙娇嫩的肠道里发现大大小小共4个息肉,个头从黄豆到花生大不等,息肉表面不光整,斑斑片片的难看,孩子年龄小,我们告知威仔父母,最好尽快住院摘除,这下吓着威仔的爸爸妈妈了,赶紧入住我们脾胃病科。
考虑到患儿年纪小,赵小青主任亲自操刀,采用EMR术(粘膜切除术)将所有息肉完整切除后进行病理检查,术后观察调理3天后威仔就出院了。术后息肉病理提示为管状腺瘤,且部分伴轻度不典型增生,好险!这是一种会癌变的息肉,并且已有癌变的倾向了,威仔好运,如果没有任何症状,也不做任何检查,数年后,其癌变的可能性极大,庆幸之余,嘱咐威仔父母不要放松警惕,一年后再来复查肠镜。威仔的息肉又来自何方?那么,我们来聊聊大肠息肉,看能不能在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里面聊出点什么来。什么是大肠息肉呢?大肠息肉来源于上皮、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的总称,主要包括直肠息肉和结肠息肉。该病发病多因家族遗传、饮食、环境及肠道炎症等因素共同作用。小儿息肉更可能由遗传因素、饮食结构等所引起。那么,这么一个可爱的小男生为何会长肠息肉呢?遗传因素?孩子父母、爷爷奶奶无相关的胃肠道病史,也没有息肉病史,遗传的原因暂时没有依据,也没有经常性的腹泻、便秘。正当我们纳闷,妈妈无意说起,威仔喜欢肉食,几乎可以说是无肉不欢,每顿饭都得有肉,基本不吃青菜,4岁时就喜欢吃牛肉、鸡肉、鸭肉,尤其牛肉吃得多,典型的肉食动物!柳暗花明,眼前一亮,难道威仔的病因就是这个?有报道指出动物蛋白摄入克/天易引起腺瘤性息肉的发生;高脂饮食主要通过刺激胆汁分泌导致大肠中次级胆汁酸浓度来诱导肠上皮及腺瘤细胞异常增殖分裂而促使大肠息肉的发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逐渐与西方发达国家接近,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更容易使人消化道中长不该长的“肉肉”,这也许就是威仔长肠道息肉的罪魁祸首,“有肉不在年高“也是有原因的!那么,长了肠息肉可怕吗?不用担心,处理它是我们擅长的——内镜下切除术。肠道息肉大致可以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应积极处理;即使是炎症性息肉(过去认为不会癌变),但随着息肉增大,也可能带来一系列临床症状,如长期便血、腹泻、肠套叠,甚至肠梗阻等,而且息肉长大以后也有腺瘤化改变的可能。息肉虽然长得慢,但它是结直肠癌的重要源头,一旦被发现应尽可能切除。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目前,内镜下常用切除息肉方法多样并且技术成熟,包括:1.冷切除术:活检钳钳除、圈套器冷切除术;2.氩离子凝固术(APC)灼除;3.高频电切除术等方法,更大更广的还可以行粘膜剥离术(ESD),尤其是近肛门的大片息肉,内镜下切除,可以保证肛门的完整,避免外科手术后失去肛门的尴尬,内镜下处理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成功率高等优点,所以大家不必恐慌!活检钳冷切除术
圈套器冷切除术
EMR术
息肉切除后就能高枕无忧了吗?不,要时刻把它记在心上,当周年纪念日般来对待,要定期复查肠镜!常见病友切除息肉后3、5年都不复查肠镜,说没有什么症状,就无所谓,殊不知,大肠息肉切除后,由于可能留有残基,也有可能有漏网之鱼,或者息肉再生,复查可能会有意外的“惊喜”,故应定期复查结肠镜并及时处理。相反,有些患友息肉术后恨不得月月来复查肠镜,这也不必,按以下专家共识意见来复查即可:1.对于1-2个小管状腺瘤(直径10mm)以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在息肉切除术后2-3年进行初次随访,具体间隔视患者意愿、医生的选择而定;2.对于3-10个腺瘤,任何一个腺瘤的直径≥10mm、有绒毛结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如果确定息肉完整切除,则应在息肉切除术后的3-6个月内复查;3.在1次检查中发现10个以上腺瘤的患者,应在1年内复查肠镜,并考虑是否潜在家族息肉病的可能;4.对于接受分块切除无蒂型息肉的患者应在3-6个月内复查以防息肉未被完全切除;5.对于疑有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的患者,应加强随访,同时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也应做肠镜检查,排除家族性息肉病(后期大多数患者会癌变);6.对于单个良性息肉切除术后,刚开始每年需复查1次肠镜,连续2-3年不复发,之后可改为每3年复查1次;多发良性息肉,为保险起见,还是要每年复查1次。如何预防息肉复发?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能有效控制息肉生长的药物,所以,我们的饮食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还是那句话,管住嘴、迈开腿!食物对肠息肉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并不是说吃一顿或一种食物,马上就显现作用,也不是人人都有作用,而是一个习惯和累积的过程,良好的食物选择和饮食习惯,对防治肠息肉肯定是有益的。1.少吃红肉、少吃动物脂肪:红肉含有的亚铁血红素、让肉色更红的亚硝酸盐和高温烹饪产生的杂环胺混合物能够使肠粘膜产生病变,进而产生肠息肉或肠肿瘤;同时动物的红肉中含有过多的饱和脂肪酸,过多摄入可刺激产生过多的胆汁,多余胆汁在大肠内滞留转化为一种已被证实为致癌物质的戊酸;另外饱和脂肪中含有较多的花生四烯酸,可以促进肠上皮异常生长成息肉甚至癌变,这些饱和脂肪酸,统称为坏脂肪,正确的做法是减少摄入,每日脂肪的总量限制在20-25克左右为宜。那么,哪些是好脂肪呢?即是那些对人体健康有益,能够预防结肠息肉和结肠癌形成的不饱和脂肪酸,例如富含omega-3的不饱和脂肪酸食物,如三文鱼、沙丁鱼、鳗鱼等鱼类,或核桃、冬瓜、豆腐等食物;亚麻籽油、橄榄油、菜籽油、花生油等植物油。2.多食富含益生元的食物:低聚糖是可溶性纤维,是有益于肠道菌群生长的元素,故称益生元,进入肠道后为正常细菌如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提供生长原料,制造醋酸和乳酸酸化肠道,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并为肠细胞生长提供健康的环境,带来的好处是降低肠细胞转化为息肉和癌变的可能性,预防息肉生长。小麦、洋葱、大蒜等食物中富有可溶性纤维低聚糖,香蕉被认为是最方便的低聚糖来源食品之一,这些食物及水果不妨多吃。富含益生元的食物
3.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对于预防肠息肉和肠癌均有益处。这是因为膳食纤维不能被我们人体吸收,进入大肠后能够促进肠蠕动、加快排泄,减少食物和潜在致癌物在肠道中停留时间,缩短致癌物质与肠壁接触的时间,从而减少肠癌发生几率;同时膳食纤维能够保护肠道生态,这是因为其有通便作用,膳食纤维在大肠内经细菌发酵,保存大便中水分,使大便变软,易于排出,使毒素、糟粕能够顺利排出体外。我们人体每天需补充25克以上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无花果、豆类、大麦、茄子、梨、绿叶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粗杂粮膳食纤维整体最高,豆类含量最多,有嚼劲的蔬菜、野生蔬菜和深色蔬菜膳食纤维含量最高。4.多吃富含姜黄素、槲皮素的食物:姜黄素是从中药姜黄中提取的,是一种使咖喱和食物呈现黄色的香料,是国家允许的天然食品添加剂之一,具有降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利胆等作用。槲皮素是一种天然的植物类黄酮,具有止咳化痰、抗氧化、抗肿瘤作用,临床表明具有预防和控制肠道息肉形成的潜力。洋葱、芥末、生姜、咖喱等食物姜黄素含量较多,多吃有益;苹果、洋葱、葡萄酒、绿茶等都是生物类黄酮槲皮素最好的天然来源。5.多食含萝卜硫素的食物:研究发现萝卜硫素能保护动物肠道,减缓了息肉的生长,诱导有害细胞的细胞凋亡。西兰花和卷心菜归类为十字花科蔬菜,富含硫代葡萄糖酸盐,咀嚼消化后转化成异硫氰酸酯和萝卜硫素。另外胡萝卜、白萝卜都是萝卜硫素的最佳天然来源,但食用方法应注意尽量生吃或微煮,因为有研究发现烹饪后萝卜硫素会被破坏高达90%。息肉不可怕,日常预防,早诊早治,术后复查,才是我们有效防治它的办法。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