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ldquo援疆是我一生最难忘

白癜风的危害 http://pf.39.net/bdfyy/bdfal/160202/4768975.html

4月初,一位年迈的老人来到阿医院,他一直捂着肚子,显得非常痛苦,由于语言不通,他直接把门诊做的B医院消化内窥镜室副主任冯玉良副主任医师(援疆身份:阿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内镜中心主任)查看,这才知道原来患者名叫“买买提”(化名),今年80岁。

新疆八旬老人腹痛难忍

医院援疆医生“探囊取物”

这名老人并不是阿克苏当地人,他住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A1]阿合奇县,是靠近吉尔吉斯斯坦在天山南麓的一个县,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非常不便,当地老百姓就医及其困难。

入院前5天,买买提由于进油腻食物,出现右上腹部疼痛不适的情况,并且呈持续性钝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医院检查后,诊断为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给予抗炎、解痉治疗,但效果不佳。

4月7日,买买提吃完早餐后,再次出现右上腹部疼痛不适的情况,无奈之下,家人将他送到了阿医院消化内科就诊。

“我询问了科里的当地医生,医院尚未开展‘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而在援疆医生来之前,阿克苏地区也几乎没有开展过。我们有义务来填补这里的技术空缺,不再让这类病人东奔西走,增加痛苦。”冯玉良说。

完善各项检查后,4月15日,冯玉良给买买提做了ERCP,手术非常成功,顺利取出了胆管里的结石。术后,买买提恢复良好,他的家人向冯玉良说:“早就听说援疆医生的高超医术,这次慕名而来果然没让我们失望,希望冯主任能在这里待久一点。”

据悉,去年12月,冯玉良医院完成了首例ERCP,至今,他已开展了近30余例ERCP,均收获满满的赞誉。

镜心助阿,倾情援疆!

倾尽所能将传授技术

ERCP属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它具有明显的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无痛苦、疗效显著、住院周期短等优点,已成为胆胰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很多手高龄患者、基础疾病多不能耐受手术等患者而言,ERCP是最佳的选择。

冯玉良介绍,整个南疆地区的胆管结石患者并不少见,但以前,这里缺乏相应的手术技术,患者不得不选择开腹取石或转到更远的乌鲁木齐治疗,增加患者的痛苦和不便,同时也增加了过多的经济负担。“我相信我们援疆医生能用更多技术给当地群众带来福音,也会倾尽所能将更多技术传授给当地医生。”冯玉良说。

在援疆期间,冯玉良积极申请相关耗材,为开展内镜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内镜下逆行胰腺管造影术(ERCP)、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等消化内镜新技术和新项目做足准备,通过小讲课和手把手教学,向内镜操作医师和配合护士传授一些新理念如胃肠镜检查前准备、胃肠镜检查的规范化摄片,胃肠镜检查的质量控制,内镜治疗的配合等,演示并进一步规范了单人肠镜操作、结肠息肉EMR术、白光内镜检查+NBI+放大内镜诊断消化道早癌等消化内镜技术。

“援助再多的资金和物品,也不如把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理念留下来,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冯玉良说。他完善科室科学管理,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与规范的三级医师查房、教学查房、教学小讲课、疑难病例讨论,并且带了三个承接学员,结合科室工作现状和发展需求,以医疗技术的传帮带,努力推动科室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再上新台阶。

将“思乡情”化为“援疆情”

建立血浓于水的亲情

冯玉良称,刚来阿克苏时,许多医生都特别不适应这里干旱的气候,整天感觉鼻子发干,浑身瘙痒,房间内应用加湿器后才稍有改善。其次是语言交流存在困难。来医院住院及看门诊的患者中维吾尔族群众占了70%以上,一天就有超过位患者,语言上的障碍对于援疆医生来说是个大问题,所幸有科室维吾尔族同事的热心帮助,他们和患者的沟通才变得顺畅一些。

当地的同事还告诉冯玉良,每年三月中旬准会出现沙尘暴,那是相当的“恐怖”。果然,上个月,冯玉良就切身感受到了,他回忆说,有天早上他闻到空气中弥漫着尘土味,想到应该是沙尘要来了,由于着急出门上班,忘记戴上沙尘暴的“标配”——口罩,但他发现当地人基本没有戴口罩的习惯,有的人也只是戴着防护性较差的布口罩。“我好像明白为什么当地呼吸道疾病高发了,人们的防护意识不太够。但是之后再有沙尘暴,我还是坚持戴口罩围纱巾,不是搞特殊,医院工作。”

在这样的环境下,冯玉良始终将“思乡情”化为“援疆情”,坚持履行援疆使命。环境条件的困难对他来说都可以克服,而思乡之情,离家之愁对他来说才是真正的考验。

冯玉良说,“援疆是我一生最难忘的情愫。”此次援疆,家人的支持给了他很大的信心。当决定去援疆后,正好是儿子小升初的时候。当时看到妻子下班后还在忙里忙外,他多次难以开口,本以为他们会被吓到,熟料,懂事的儿子和他说,“爸爸,新疆是不是很远?你放心吧,我会乖乖听妈妈的话的,你要想我们了就给我们打个电话哦!”妻子最后默默地给了他一个有力的拥抱。至今,每每想起,冯玉良都会感觉到满满的幸福和动力。

去年12月,杭城迎来了冬季初雪,“杭州的雪下的虽然婉约,但一降温说下就下,阿克苏都已零下十几度半个月了却不见一朵雪,就像个失约的姑娘……”他在朋友圈留下的这段文字,似乎透露着对故乡和家人的想念。每天晚上,要是没有手术,冯玉良都会和家人进行视频通话,手机屏幕另一边,儿子渐渐长大,成绩日渐优异,妻子因为操劳的多了几丝白发,他都看在眼里,心里却是五味杂陈,但放下手机,便捧起一叠病历资料或帮扶课程,开始熬夜研究。

冯玉良说:“一年半的援疆时间终究是要过去的,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在阿克苏,我一直提醒自己,要竭尽全力把援疆工作开展好。”

巍巍昆仑,大漠蓝天,在援疆期间,冯玉良与淳朴的新疆百姓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不仅仅是一种友谊,更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作为,浙江省第九批第二期援疆专家,他如铮铮傲骨扎根大漠的胡杨,为新疆医疗卫生事业提供了技术援助,更担任了内地与新疆之间的使者,传递正能量,为各民族的团结互信、新疆的长治久安、祖国的安定发展做出了贡献。

?来源:“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huz.com/yzjcr/67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