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这是外科医生不断创新的原动

医院致力推行普及肠癌微创术

“一开始我是持怀疑态度的,我不敢相信这么大的手术能够通过微创手术解决。”在关先生的病房里,记者见到术后第二天的关先生,他脸上挂着笑容,声音洪亮,心情大好。春节前,因为一份“脾曲结肠癌”的确诊报告,让关先生连日来忧心忡忡。他从没想过,一个微创手术、五个小创口、不到一周的住院,就让他放下了多日的“心头大石”。而这一切,都得益于腹腔镜微创手术在肠癌治疗中的推行和普及。“在追求解除疾病的同时,尽最大可能减少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这是外科医生不断创新的原动力。”关先生的手术主刀医生——医院普外科一区(胃肠外科)主任、肿瘤学医学硕士连俊彥说,腹腔镜微创治疗肠癌逐渐成为外科的主流方向。

▲普外科一区(胃肠外科)主任、肿瘤学医学硕士连俊彥接受采访

惊讶

这么大的手术也能微创治疗

家住陈村的关先生,今年67岁。春节前由于腹痛、医院就诊,经检查被诊断为“脾曲结肠癌+乙状结肠息肉”。

在得知诊断结果的那一刻,关先生感到天旋地转,这种打击从年前到年后一直萦绕着他。经朋友介绍,他找到了连俊彥。

“你的情况,可以通过微创手术将肿瘤切除。”连俊彥告诉关先生,其术前病情评估属于无远处转移,可行微创手术,只有两个直径1厘米、两个直径0.5厘米的小创口以及一个辅助口,避免了开放式手术的“伤口长时间暴露、易感染、脂肪液化、出血、伤口开裂”等缺点。连俊彥的解说和治疗建议,给关先生服下了一颗“定心丸”。

3月11日,经过细致的术前评估和严密的手术方案制定,在腹腔镜条件下,连俊彥及其团队顺利为关先生完成了左半结肠肿瘤切除和乙状结肠息肉摘除。

“整个过程比较舒适,几乎感觉不到疼痛。”术后第二日,记者在病房里见到关先生,他气色良好,声音洪亮,已顺利排气,并能喝流质,肠功能恢复良好,预计次日就可以下床行走了。

▲连俊彥主任带领科室医护人员进行查房

微创

更符合当下的快速康复理念

“医院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手术,99%的病人都能在腹腔镜下通过微创手术将肿瘤摘除。”连俊彥介绍,在人体腹腔里的大肠,约有两米长,分为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几个部位,“这些部位都有可能长肿瘤,而所有部位的肿瘤都能施行腹腔镜微创手术”。

微创的好处,众所周知。病人痛苦少、手术恢复快、术中能放大术野。“一条条细微的血管、神经在镜中得到放大,医生能看得清清楚楚,有助于精细、准确地操作。”连俊彥说,国内外很多相关研究已证实,微创手术的远期效果并不比传统的开放手术差,而且,其并发症会更少,病人的舒适度会更好,更加符合当下外科流行的快速康复理念,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费用。

早在10年前,医院开业之初,该院普外科就开始推行肠癌微创手术,结合术前消化科内镜的检查、术中麻醉科的配合、术后康复科和病理科的辅助,使患者在整个围手术期内都能得到合理、完善的医疗保障。

▲连俊彦主任与科室骨干医生为患者进行介入手术

Tips:

提起癌症,人们往往都会“谈癌色变”,而连俊彥认为,得癌以后的担心完全可以理解,因为癌症还没有彻底被攻克,但是也不要因此就谈癌色变。

他提到,根据中国近期发布的癌症统计资料显示,肠癌发病率在所有肿瘤中约占10%,中国每年新发病人约有37万。早期病人的五年生存率为90%以上,中期病人生存率为60%~70%,晚期病人生存率为40%~50%。

“所以,癌症最好是争取不发生,发生了就要争取早发现、早治疗。”他表示,当前肿瘤诊断和治疗水平的发展非常迅速,关键是大家要提高意识、注重筛查,使癌症得以较早地被发现,“早期肠癌的患者通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绝大多数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连俊彥建议,45岁以上的市民都应该做一次消化道普查。若肠镜检查结果是健康的,一般情况下五年之内无需再次检查;如有发现消化道息肉,应尽量早期将其处理掉,防止息肉在将来发展成肠癌,防患于未然。

结肠癌发病率比胃癌还高,以下四类结直肠癌高危人群需要重视早癌筛查,通过定期的肠镜检查等,及早发现结直肠癌病变。1.年龄45岁以上;2.粪便隐血试验阳性;3.既往患有结直肠腺瘤性息肉;4.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癌前病变。

编辑、拍摄:邓敏添

审稿:周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huz.com/yzjcr/74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