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肠健康”
大便常规做了吗
没有,太麻烦
肠镜做了吗
没有,太痛苦
S9肠癌早筛
无创的
你做了吗
年8月,我们对S9肠癌早筛结果为阳性的受检者做了抽查随访。共收集到32份肠镜检查结果,其中阳性16人。
这些受检者通过S9大肠癌早期筛查,
及早发现了体内潜伏着的癌症或癌前病变,
及时诊断并采取治疗措施,
可成功“逃过一劫”。
感谢32位S9受检者提供给我们
肠镜结果的随访信息
选出2例受益者的随访情况
借以唤起您对于“肠健康”的重视
01
02
因涉及个人隐私,已隐去受检者敏感信息;再次感谢无私提供肠镜结果的受检者。
S9早筛阳性结果往往会提示体内
潜伏着癌症或癌前病变
在随访的受检者当中,
往往有些人并不在意
S9阳性提示,
直到发现自己便血
或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频繁腹痛等症状,
才想去做肠镜检查。
没有症状,不代表一定健康;
出现异常,可能为时已晚;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近日,《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等中华医学系列杂志陆续刊发了《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上海)》。
共识意见推荐人群筛查与伺机筛查有机结合,推荐筛查对象:
(1)人群筛查:50~75岁人群,无论是否存在报警症状。
(2)伺机筛查:无症状一般个体,参照人群筛查年龄范围,可酌情放宽;有症状特别是有结直肠肿瘤报警症状的个体,不作年龄限制。
推荐的主要筛查方法如下:(1)粪便隐血试验
(2)粪便DNA检测
粪便DNA检测主要针对结直肠脱落细胞的基因突变和/或甲基化等特征,有单靶点和多靶点方案,也可与FIT联合检测,具有无需特殊设备、无需限制饮食、无创等优点,有望应用于人群普查。与国外相比,该技术在国内虽然起步较晚,但一直在不断探索中。如人类肠癌SDC2粪便基因检测试剂盒目前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肠癌检测,临床试验数据显示,该试剂盒可以检测出84.2%(/)的结直肠癌,特异性达97.9%(/),其中对于可根治的Ⅰ‐Ⅱ期肠癌检出率达86.7%(/)。
(3)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在结直肠癌筛查中占据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整个结直肠癌筛查流程的核心环节。
人群筛查主要选用上述推荐方法;伺机筛查时,为提高筛查参与率,应结合各方法特点,充分考虑个人意愿,灵活、综合选用筛查方法。
早期结直肠癌筛查的建议流程各种筛查的方法特点见下表共识意见由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牵头,依托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联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内镜健康管理与体检/内镜诊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学专业委员会,组织我国消化、内镜、肿瘤、健康管理和内镜质控等多学科专家,以《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诊治指南(年,北京)》为基础,进一步细化并确立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联合制定本共识意见,为筛查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第一例受检者:男性71岁,无症状,偶尔便秘;
肠镜结果:0.5cm*0.5cm升结肠息肉
肠镜取组织进行活检,病理结果为升结肠管状腺瘤。
第二例受检者:女性57岁,无症状;
肠镜结果:未见异常,内痔
我们将在未来五年每年继续跟进!
第三例受检者:男性47岁无特别不适,偶尔轻微腹痛
肠镜结果:0.5cm*0.5cm的扁平结肠息肉和溃疡性结肠炎
目前无病理结果
第四例受检者:女性49岁,有便血和便秘症状;
肠镜结果:0.5cm*0.5cm横结肠息肉;
肠镜取组织进行活检,病理后显示横结肠低级别上皮内肿瘤!
幸亏提前发现,为受检者去除了隐患,也难怪他的家属如此的开心和激动
看到家属如此开心,我们也由衷感到欣慰和开心,“人类健康,我之使命”----我们坚持的原则和动力!
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黄美近主任指出,结直肠癌,也就是肠癌,目前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它的发生与饮食、致癌物质、肠道炎性疾病和遗传因素等有关。
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可以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治愈效果的目的,其早期筛查,最常见的包括大便筛查和肠镜检查。
日常中的预防可以从多方面着手,要注意心态平衡,合理膳食,饮食中注意提高纤维素的摄入。
肠癌的种子——肠息肉
研究显示,绝大部分肠癌患者一开始都是先出现肠息肉,由于没有及时发现诊治而逐步发展为结肠癌。
肠息肉是肠道黏膜表面隆起的增生物,一般指的是长在肠壁上、凸向肠腔的组织,大部分情况下,体积较小、炎性或增生性息肉癌变风险比较低。
结直肠息肉的大小变化不容忽视;总体上息肉体积越大,越有可能是恶性或是癌前病变。从外观上看,部分息肉带蒂,部分无蒂,但无蒂的息肉比有蒂息肉更有可能癌变。
大多数肠息肉不引起症状,所以较难由病人自己察觉。其最常见症状是大便带血,体积大的息肉还可能引起腹痛或肠梗阻甚至肠套叠(肠套叠是指肠道的一段套入另一段中,像一个折叠起来的万花筒)。
肠息肉通常需要依靠电子肠镜检查才能被发现,做肠镜检查时医生会采集一些肠息肉的样本出来,通过病理检测来看看它们的癌变风险有多大。
大便出现异常要警惕
一旦出现大便异常,就敲响了肠癌的警钟。
大便异常包括以下三点:
大便性状改变,出现粘液便、脓血便或大便变得细条;
大便习惯改变,譬如每天早上准时大便,突然改了时间;
大便次数改变,一天一次变成一天几次或出现便秘、腹泻交替,便不尽的感觉。
医生建议,如果一段时间内出现上述表现,则要提高警惕,尽快就医。
对于结直肠癌而言,根据肿瘤长的位置不同,表现往往有一定差异。
食物残渣经由小肠末段首先进入右半结肠,此时仍呈糊状没有成型。到达左半结肠和直肠后因为水分被吸收,逐渐变为成型的粪便。另外右半结肠肿瘤大部分为肿块性生长,肠腔不容易狭窄。左半结肠大部分为溃疡型生长,容易形成肠腔狭窄。所以右半结肠癌主要表现为贫血消瘦和腹部肿块,左半结肠癌主要表现为肠梗阻和腹痛,直肠癌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和便血等。
做到早期发现和预防
从正常肠粘膜发展到腺瘤性息肉(特别是绒毛状腺瘤,癌变几率达到25%-85%)再到肿瘤,一般需要5-10年的漫长历程。其间,在没有症状的前提下,正常人群40岁开始做肠镜检查,能起到早发现肠癌的作用,高危人群则需要提前到35岁。在普查中如发现长了息肉,切除后要定期复查。
高危人群:如果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需在50岁之前进行检查,有结直肠癌家族史;患有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氏病或溃疡性肠炎;患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或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等遗传综合征。
总的来说,但凡大便出现以上所说的任一种改变,或是不明原因的消瘦、贫血,或摸到腹部有肿块,都医院的消化内科或胃肠外科就诊,筛查是否存在肿瘤。
预防措施:
1、日常饮食主张多吃高纤维、低脂肪的食物,譬如蔬菜、水果等,不主张吃煎炸食物及动物油。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少饮酒,少熬夜,养成每天排便的习惯,防止便秘。
3、适当补钙,减少肠息肉的发生。
本文指导专家
结直肠肛门外科一区黄美近主任
副院长、外三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从事胃肠外科近30年,擅长各种结直肠癌根治术,三切口食道癌根治手术,胃癌根治术,腹膜后肿瘤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肿瘤切除术、严重粘连性肠梗阻手术、克罗恩病外科治疗、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等。
近10年来尤其在腹腔镜肠癌根治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肠癌肝转移手术、盆腔直肠间质瘤低位保肛手术、腹腔镜联合会阴盆腔巨大肿瘤切除术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