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肠息肉,这些问题你知道吗

中成药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633653.html

肠息肉指突出于肠腔表面的隆起,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其发生率通常随年龄增加逐渐上升,男性多见(男性约高出女性1.5~2.5倍),病变部位以结直肠多发,与结肠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本文就肠息肉常见的7个问题进行简述,以帮助大家更好的认识有关肠息肉的问题。

问题

结直肠增生性息肉,传统锯齿状腺瘤及无蒂锯齿状腺瘤有何区别?

首先,三者在组织形态学上均表现为腺体具有锯齿状结构的相关病变。

结直肠增生性息肉的形态学特点表现为腺体的锯齿状结构,但没有异型增生,属于良性病变,较小,直径大多0.5cm,全结肠分布,以左半结肠为主。

传统锯齿状腺瘤是指具有锯齿状的形态学特点、结构和细胞学改变足以诊断异型增生的病变,其细胞学异型性和传统腺瘤一样。

SSA的组织学定义是指伴有上皮异常增殖,但细胞学和组织结构改变尚不足诊断异型增生的锯齿状息肉,SSA多发生于右半结肠,而TSA多发生于左半结肠,位于右半结肠者罕见;内窥镜下无蒂,TSA多息肉状带蒂。

问题

癌前病变(如腺瘤)应存在细胞的异型增生,而SSA又强调无特征性异型增生,为何命名为腺瘤?

将其称为腺瘤更重要的原因是,有证据表明是癌的前期病变,SSA是通过锯齿状通道的分子基因改变而不经过传统腺瘤过程直接癌变,SSA可突然转变为恶性上皮成分并直接浸润至黏膜下及肌间。

问题

什么是进展期腺瘤?

具备直径≥10mm、有25%以上的绒毛成分、有高级别异型增生中的任一条即可;结肠腺瘤发展成浸润性癌的年转化率约为0.25%,但进展期腺瘤发展为浸润性癌的年转化率高达2.6%~5.7%

问题

如何减少腺瘤镜下的漏诊率?

充分的肠道准备是避免漏诊的前提。

足够长的退镜时间,肠镜检查时退镜时间与息肉的检出率密切相关。

视多发性腺瘤和肝曲、脾曲、乙降交界处等容易漏诊的部位。

问题

发现后如何治疗?

对于肠息肉发现后一般均行内镜下切除,对于早期的,无淋巴结转移或淋巴结转移几率极低的结肠癌变,我们都可以应用内镜对其进行EMR/ESD治疗。

问题

对于有结直肠息肉史或结直肠的人群如何做好肠镜的筛查?

增生性息肉及其他非肿瘤性息肉筛查的时间间隔10年。

以往有肠道低风险腺瘤史者在治疗后5~10年内复查肠镜,有肠道高风险腺瘤史者在治疗后3年内复查肠镜,如果第一次复查未见异常,可延长随访时间间隔至5~10年(低风险腺瘤:1次结肠镜检查发现了1~2个管状腺瘤,且其直径均小于10mm;高风险腺瘤:1次结肠镜检查发现了3个及以上腺瘤,或其中有1个腺瘤的直径在10mm或以上,或有1/3以上的绒毛结构或重度异形增生或原位癌)。

对于直径小于10mm的SSA,肠镜筛查时间时间5年;直径大于等于10mm的SSA及TSA的肠镜筛查时间3年。

早期大肠癌内镜治疗后第1年,第3、6、12个月定期全结肠镜随访,无残留或再发者以后每年1次连续随访。有残留或复发者则追加外科手术切除,每3个月随访1次。

对结肠癌根治后的患者,建议术后1年内复查肠镜,以后每2~3年复查肠镜;

对于直肠癌根治后患者,前3年内每3~6个月复查一次肠镜,以后每2~3年复查一次肠镜;

问题

普通人群如何做好肠镜的筛查?

一般认为,普通人群50岁以后应当进行大肠癌筛查,初次全结肠镜筛查阴性者,建议间隔10年进行复查;

一级亲属患大肠癌时年龄50~60岁,从40岁开始行结肠镜检查,每3年1次。

1个一级亲属患大肠癌时年龄<50岁,或2个以上一级亲属患大肠癌则无论年龄:从40岁或低于年龄最小患者10岁开始行结肠镜检查,根据家族史情况,每3~5年1次。

1个一级亲属患大肠癌时年龄≥60岁,或2个以上二级亲属患大肠癌,无论年龄:从50岁开始行结肠镜检查,每5年1次。

推荐阅读:图文解析:轻松搞定结肠息肉7种切除方法超声内镜检查如何做?看看专家怎么说干货满满:胃息肉了解一下?

作者

皖医院付冲

编辑

李晴木木

题图

站酷海洛

投稿

wanghong

dxy.cn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huz.com/yzjcr/8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