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息肉要不要切除

肠道息肉不是大病,但也是不可忽略的。对于肠镜报告中的息肉,我们既不能置之不理,也无须过分惊慌。对于反反复复的息肉生长,一定要注意遗传疾病的可能性,也要注意是否伴有其他疾病。对发现有肠道息肉但暂时不需要特殊治疗的患者,须注意日常饮食,并定期做肠镜检查。

为什么会长肠息肉?

1.感染:炎性息肉与肠道慢性炎症有关。

2.年龄: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

3.胚胎异常:幼年性息肉病多为错构瘤,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4.生活习惯:低纤维饮食与结直肠息肉有关,吸烟与腺瘤性息肉有密切关系。

5.遗传:某些息肉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如家族性非息肉病大肠癌(HNPCC)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等。

哪些人是肠息肉高发人群?

家族成员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者,长期吃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以及油炸食品者,年龄大于50岁。此外,坐的时间越长,患肠息肉的风险也越高。

建议这几类人每年做一次电子肠镜、肛门指检、大便隐血等检查,及时发现有癌变倾向的结肠腺瘤。在结直肠癌高发的欧美国家,从50岁开始,就推荐所有人每年对自然排出的粪便做隐血检查,每5到10年做一次完整的结肠镜检查,及早发现。

(喝酒、饮食、作息不规律)

息肉发展成为癌需要多久?

从发病年龄上看,腺瘤性息肉要比大肠癌早5~10年。腺瘤息肉癌变与其大小、形态和病理类型有关。广基腺瘤的癌变率较有蒂腺瘤高,腺瘤越大,癌变的可能性越大。腺瘤结构中绒毛状成分越多,癌变的可能性越大。

还有些特殊类型的腺瘤性息肉,扁平息肉和侧向发育型息肉,早期即可恶变为大肠癌。

(经常熬夜)

息肉的治疗方案

在临床工作中,一般会根据肠道息肉的大小、多少、有无并发症和病理性质决定治疗方案:

1、小息肉一般在行结肠镜检查时予以摘除并送病理检查。

2、直径>3cm的腺瘤,尤其是绒毛状腺瘤应手术切除。

3、病理检查若腺瘤癌变穿透粘膜肌层或浸润粘膜下层则属于浸润性癌,应按结直肠癌治疗原则处理。腺瘤恶变若未穿透粘膜肌层、未侵犯小血管和淋巴、分化程度较好、切缘无残留,摘除后不必再做外科手术,但应密切观察。

4、炎性息肉以治疗原发肠道疾病为主,炎症刺激消失后,息肉可自行消失。

温馨提示:医院是西南地区医院。自建院以来一直遵循诊疗高标准,对胃肠疾病真正做到“专病专治”。医院秉承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求精的行医宗旨,以对胃肠疾病的透彻解析、科学规范化的管理、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全方位的服务标准。我们有一流的专家、一流的技术、医院。

有任何胃肠不适问题,可直接







































白癜风山东专科医院
硫酸铜溶液颜色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huz.com/dcrzz/1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