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肠癌的发病率不断升高,
而且发病年龄越来越低,
很多年纪轻轻的人也饱受肠癌折磨。
其实,在肠癌发生前,
通常会有一种癌前病变——肠息肉!
很多人查出肠息肉后感到恐慌不安,
那么,到底什么是肠息肉?
肠息肉严重不严重,需不需要切呢?
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呢?切除后还需要做什么?先来看一个案例:2年前,37岁的李女医院做肠镜检查,当时只是查出有结肠息肉,并被医生通过肠镜切除。术后,医生提醒李女士要定期复查,结果李女士没有认识到问题严重性,2医院复查。前段时间,李女士在网上看到一篇科普文章,文章谈及肠息肉有癌变风险,李女士这才想起自己2年前的手术,医院复查。然而这一次的肠镜检查中,医生在距离李女士肛门约25厘米远的地方,发现了一个高度怀疑癌变的肠息肉。医生切下病变组织送病理化验,结果息肉被证实为肠绒毛状管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即肠癌,李女士确诊肠癌早期。不过,由于病情发现及时,肿瘤已被完整切除,李女士暂时无大碍,只是需要3个月后再行复查。那么,是不是像李女士这样,如果能早期发现肠息肉,在癌变之前切除,是不是就可以预防大肠癌了?让我们来一一分析:什么是?肠息肉就是从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未确定病理性质的息肉状病变,根据长期数据观察,肠息肉的发病率约为40%。随着年龄的增长,肠息肉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高峰年龄在50岁左右。肠息肉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当息肉长大后可能有以下表现:肠子长息肉之后,最明显的症状应该就是大便次数增多,有便秘的出现,并且大便还会比较异常,经常会有腹痛的情况出现。有些人在大便的时候表面还带血,大多都是鲜红色,最主要也就是肠子长息肉而引起的炎症感染出现的黏液血便。如果自己大便的时候有血出现,但是并不疼的话,最主要就是因为息肉出血量比较少,症状也比较轻微。但是如果出血量比较大,并且大便带血比较多,就属于情况严重的。可能有一些人在大便的时候也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