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不干净,排便次数多,排便时还出血!千万要注意有可能会是大肠癌!
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生活方式日益西方化及老龄化的加剧,大肠癌发病率以每年4.2%的速度持续上升,但早期诊断比例却不足10%。
最新数据显示,在我国发病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而发病年龄却在年轻化,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有可能超越肺癌成为新的癌症之王。
我国大肠癌发病人数较10年前增长了1倍之多。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迅猛上升至第3位,每年约37.6万人被确诊,19万人死亡!平均每天约人被确诊!
大肠癌在生活中该如何发现、辨别和治疗。
上厕所时,大便有黏液,可能是大肠癌的信号灯!
肠癌的三个报警信号
1、正常人每天排便一次,若突然排便次数增多且时间不规律,说明排便习惯出现改变。
2、若大便发干、发硬,不成形,或表现为一摊糊样、变细、有凹槽、有压迹,说明肠道内有肿块,导致大便形状发生改变。
3、出现黏液或便血情况,说明肠道内可能有肿块刺激肠壁。
大肠癌有遗传倾向,并且跟基因突变有关。家族成员之间基因存在相似性,若家中有人携带有跟大肠癌相关的基因,那家族其他成员患病风险比普通人高。
专家提示:大肠癌具有家族聚集倾向。
引发大肠癌的高危因素肉类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把猪肉、牛肉、羊肉这类红肉列为2A类致癌因素。
把熏、腌、烤、炸的食物,归为一类致癌因素。
若长期每天食用50克以上的加工肉类,患大肠癌的风险要增加18%。
食用蔬菜水果、鱼肉、鸡肉、菌类、粗粮、谷类、豆类,有利于降低大肠癌风险。
肥胖超重和肥胖人群患有大肠癌的概率要比正常和偏瘦的人要高。
当BMI超过30时,男性大肠癌的发病率会提高80%,女性发病率也要提高20%!
除了饮食、肥胖这类因素,年龄超过50以上、吸烟、糖尿病等人群都应警惕大肠癌。
肠癌的高危险因素1.得过癌前结肠息肉(腺瘤性息肉);
2.直系亲属得过结直肠癌或癌前息肉(腺瘤);
3.各种家族性遗传性结直肠癌病史;
4.炎症性肠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
5.长期饮酒、烧烤、腌渍、熏制食品,过多摄入红肉类、高脂肪类;
6.长期坐位工作而又缺乏运动者。
肠癌的高危险人群1.50岁以上人群:
一般人50岁开始可考虑进行筛查,比如结肠镜检查,如无异常,10年后复查。有的专家更倾向于40岁开始筛查。
2.既往有息肉的人群:
如息肉小于1厘米,数目小于2个,并且是较为低危的息肉如管状腺瘤,则可以在内镜切除息肉后5-10年复查。如息肉数量超过3个或者有高危息肉,则建议每3年复查肠镜。
3.既往有炎症性肠病的人群:
在出现症状后8-10年需要开始肠镜筛查。
4.直系亲属相关人群:
有一个直系亲属在60岁前发现肠癌,或者2个直系亲属均有肠癌的,应在40岁或者其最年轻的直系亲属发现肠癌时年龄减去10岁时开始进行肠镜筛查。
肠道微循环生态疗法通过物理疗法达到清洁肠道效果,安全有效的排除宿便和大肠内的有害物质。
肠道微循环生态疗法是一种能彻底清洗肠道,排除体内毒素及重金属,调节肠道菌群预防肠癌并有美容、美肤、减肥、抗衰调节内分泌失调等作用的新型保健方法,被誉为21世纪热门的物理性内调保健自然疗法。
更多健康资讯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