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的致病因素
近年来,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不断攀升,同时表现出3个特点——直肠癌较多、低位直肠癌较多、年轻化。大量文献资料表明,我国大肠癌中直肠癌占多数,大肠癌高发年龄为40~50岁,所以不论男性或女性,40岁以上都应视为高危人群。那么,哪些是结肠癌重要的致病因素呢?饮食习惯
一是食物过油。过量食用动物脂肪会增加肠道负担,使脂肪代谢产物积聚产生致癌物质。饮食中缺乏如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D、叶酸和蛋氨酸等或缺乏矿物质也能诱发大肠癌。二是吃得过精。精米和白面含糖量高,可能影响血糖和甘油三酯的水平,这些因素可直接或通过胰岛素等多种激素间接作用于大肠上皮细胞,加速增生或癌变。三是口味过重。喜食腌渍、煎炸、辛辣制品,这些都是致癌的高危因素。肥胖
众所周知,肥胖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殊不知,肥胖还可诱发肠癌。肠癌好侵犯肥胖者与下列因素有关:一是肥胖者往往有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胰岛素血症,从而使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在结肠癌病人的大便中,中性固醇的含量比正常人高一倍以上,而中性固醇的化学结构与致癌物多环芳烃非常相仿,从而易引起结肠癌。二是肥胖者肠道中厌氧菌增多,厌氧菌中含有一种能促使致癌物质激活的酶,易导致癌症的发生。生活环境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没时间运动和排便,导致肠道蠕动减弱减慢,粪便中的有害成分在结肠内滞留并刺激肠黏膜,也是导致部分人罹患结肠癌的原因。高危人群
大便潜血阳性、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以往有肠道腺瘤病史、本人有癌症史、有排便习惯改变、符合以下任意两项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有黏液血便、有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有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等)。高危人群应该注意定期体检,发现异常,如腹部不适、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部包块、黑便贫血等应及时就诊。哪些症状要警惕结肠癌
结肠癌早期常无明显症状,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依其生长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出现以下症状时要警惕结肠癌。1
腹痛不适
约一半的结肠癌患者有食欲不振、饱胀嗳气、恶心呕吐等现象。有的病人有腹部不适或隐痛,常位于右下腹部,初为间歇性,后转为持续性,很像慢性阑尾炎发作。2
大便改变
结肠癌大便的异常改变通常表现为便秘或腹泻,便秘是由于结肠癌的肿块造成的肠道局部狭窄,粪便难以排出。而当肿瘤及其分泌物刺激肠管,导致肠道发生局部浸润、糜烂、溃疡时,患者就会出现腹泻,一些人还会伴随矢气增多、恶心、呕吐等症状。因此,长期慢性腹泻不仅会造成脱水、营养不良,还可能是肠道癌症重要的早期信号。如果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数周的腹泻、便秘或二者交替发生,则需要格外警惕结肠癌。左半结肠肿瘤多为浸润型,易引起环状狭窄,可阻塞肠管,导致大便通过时不畅,导致大便变细。肿块型的结肠癌组织会导致大便在肠腔内受到挤压而发生变形。当出现便次增多,便量减少,大便形状变细变扁时,就可能是结肠癌在向你发出信号了。3
便血
便血是结肠癌早期典型症状,大部分结肠癌患者都有便血情况。但很多肛肠疾病也会出现便血,像痔疮、肛裂、肠息肉等都会出现便血的症状,由于症状相似很容易误诊。4
贫血
以缺铁性贫血为首发症状的结肠癌并不少见,因其早期无腹痛、腹胀,便秘和腹泻交替发生,又无腹部肿块等结肠癌的典型症状,容易被漏诊。5
腹部肿块
半数以上患者就诊时可发现腹部肿块。这种肿块可能就是癌肿本身,也可能是肠外浸润和粘连所形成的团块。肠镜检查
不论以上症状是否由于结直肠癌症直接或间接引起,但是这些症状反复或持续出现都是的身体向你发出的重要信号,一定要及时就医,配合医生进行肠镜、肿瘤标记物筛查等相关检查。结肠癌虽然可怕,但是早期发现的治愈率还是很高的,早期治疗对该疾病的康复和预后是有极大好处的。退一步而言,即便并非结肠癌,而是结肠炎症、肠息肉等疾病,能够在发现后得到有效、积极的治疗,就意味着很大程度上防止疾病进一步进展,也是预防了结肠癌的发生。(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回顾◆哪些人群需要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什么体验?◆你的肠炎为何总是反复发作?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