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位朋友在做结肠镜的时候发现了结肠息肉,医生当时就给他做了切除术。手术后,朋友就息肉是否会复发等问题
结肠息肉是一大类疾病总称,包括肿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结肠息肉通常为散发,单个或多个。开始较小,随时间延长,息肉逐渐变大,息肉可以是蒂较长的,像茄子一样的,也可以是蒂较宽,表现为肠管局部的隆起,我们称为隆起性病变。结肠息肉可以是在做肠镜检查或体检中发现,而没有任何症状;也可能是因为出现临床症状后再去检查,这些症状有:便血、腹泻、便秘、里急后重、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表现,可以出现肠梗阻和肠套叠。对于出现症状的结肠息肉,无论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都应该手术切除。对于在肠镜中发现的,较小的息肉或隆起性病变应该怎么处理呢?大量研究证实,大约有95%的结肠癌是从腺瘤性息肉转变而来的。因此,对于腺瘤性息肉,无论多大都应该手术切除。但对于炎性息肉,是可以不用手术切除的,对于较小的息肉,多发性息肉,无法完全切除的,或肠镜下无法准确判断的息肉,可行活检明确诊断,再决定是否手术切除。对于怀疑恶变,或者多发性息肉的患者,可以通过开腹手术或腔镜手术做病变肠管的切除。对于单个息肉或隆起性病变,可以在内镜下切除,这种腔内治疗极大地减轻了病人手术的痛苦,是现代医学带给我们福音,但腔内息肉切除有严格的适应症,也可能会导致结肠穿孔和坏死,适用于较小和较表浅的息肉。也有专家用内镜下结肠黏膜切除治疗黏膜层的恶性肿瘤,适用于较早期的肿瘤,但远期效果还有待观察。结肠息肉的发现绝大多数是通过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的,发现息肉是可以及时在镜下切除的。对于息肉太多,或者病人不愿意切除的,可以定期观察,一般认为,腺瘤性息肉的癌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短则5年,长则15年,定期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增大者,就应该手术切除了。至于息肉切除后是否会复发的问题,要根据具体情况看,如果是单纯的长蒂的腺瘤,切除后一般是不会复发的;宽蒂的或隆起样病变,如果切除完整,是有可能复发的,但如果在另外一个部位新长出来的,这就是新生的息肉,而不是复发了结肠息肉的发生与感染、年龄、遗传因素,还有生活习惯有关系。过多的脂肪摄入、嗜酒、肥胖、吸烟都能够增加结肠息肉的发生。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有助于预防结肠息肉的发生的。同时,40岁以上的人群,定期行肠镜检查,是有助于早期发现结肠息肉的。
因此,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建议从40周岁开始,每3~5年做一次肠镜检查,对于没有家族史的患者,建议从45周岁开始,每5年做肠镜检查,其目的就是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结肠的病变。但由于结肠镜检查有一定的痛苦,目前广泛用于体检,百姓还难以接受,需要逐渐推广。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后台,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编辑:鲁雪梅
编审:纪光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