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ldquo息肉rdquo

经常有人在自己的体检报告上,会看到这么个词——息肉。

这是一块多余的“肉”,是生长在体内粘膜表面的赘生物,适应能力超强,从人的鼻腔、咽喉、声带到胃肠、胆囊等都有可能发现它的身影。

其中最阴险的就是胃肠息肉了,能长到很大都毫无感觉比如大肠息肉,经常多发分布、隐蔽生长,要是没及时发现,到时摇身一变就成了“大肠癌”。

01

经常腹痛肠胃炎,原来是它搞的鬼

Z先生去年有肠炎,爱拉肚子,后来吃药好了,再未出现肠道不适情况。

在爱康国宾体检时,医生推荐用常卫清做肠癌筛查,并得出检测结果后,建议Z医院明确诊断。随后,Z医院预约了肠镜,肠镜下发现了一枚小息肉(7mm),并已进行治疗,后期恢复良好。

一般息肉越大,癌变风险越高。小息肉通常没有明显症状,通过症状难以发现早期隐患。中国80%以上肠癌患者一发现就是肠癌中晚期。

02

胃肠息肉是什么?

胃肠息肉,指的是隆起于胃肠道黏膜上皮并向胃肠腔突出的局限性病变,其发病率(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有年轻化趋势。

一般报道以男性多见,其发病率遂年龄增长而增加。属于消化道常见病的肠息肉,至80岁就可达30%-40%。

息肉有一定的癌变倾向息肉多属于良性肿物,但部分息肉在某些因素的长期刺激下有一定的癌变倾向,有的恶性肿瘤早期也可表现为息肉。

胃肠息肉癌变与息肉大小、类型、分布、数目等相关。腺瘤性息肉容易发生癌变,非腺瘤性息肉一般不癌变,但如果炎症反复发作,长期刺激,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发生癌变。

03

胃肠息肉,癌前病变的信号

恶性肿瘤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平时监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年龄:

不同类型的息肉好发于不同年龄的人群,但更多见于中老年人。胃息肉的发病年龄多在50-60岁,而大肠息肉以70-80岁为高发年龄段,且有年轻化趋向。

老年人息肉癌变可能性大,这与致癌物的长期刺激。老年人机体免疫功能减弱有关。

2.息肉的部位:

胃息肉癌变率较低,而肠息肉位置低的(越接近肛门,如直肠息肉),癌变率较高。

3.息肉的大小:

息肉的大小以最大直径计,一般直径越大,恶变可能性越大。小于1cm的癌变率约为1.3%,1-2cm为10%,大于2cm为50%。

4.息肉的数目:

单个息肉癌变机会相对较小,同时存在3个以上息肉者癌变概率会大些。或有大小不等的小结节等。后两种情况应特别注意监测。

5.息肉的外形:

息肉的外形不规则、色泽黄白、表面粗糙不平,甚至呈结节状、质地较硬、易出血者恶变可能性较大,而后两项尤应引起重视。反之,形态规则、表面光滑,与正常黏膜相似,质地软者,恶变可能性较小。

6.息肉增长速度:

一般来说,短期内(1-3个月)息肉体积迅速增大,外观由平坦、光滑变成粗糙、高低不平、容易出血,应高度警惕癌变。

7.遗传因素:

某些息肉性病变有遗传性,如家族性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幼年性结肠息肉病等几乎会不同程度地发生癌变。

04

护肠道,别错过这个检查

常卫清?是一种全新的无创、无痛、无侵入性的一种居家基因检测技术,主要是通过分析粪便DNA,可检测出一厘米的进展期腺瘤。特别推荐40岁+人群;有肠道症状;有肠道息肉史;有结直肠癌家族史;有恶性肿瘤病史;胆囊切除史等其他疾病史人群使用。常卫清?无需指检,免受肠镜痛苦,居家操作,方便省心。通过分析粪便中的遗传物质(粪便DNA),常卫清?可以检测出直径1厘米以上进展期腺瘤和肠癌病灶,及时发现早期肠癌基因病变,为肠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一个简便可行的解决方案。最后送个常卫清?的使用说明,在家做真的简单省事很多。扫码体验诺辉健康旗舰产品常卫清?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huz.com/dcrzz/9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