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GECA)医院在福堂镇免费为群众提供胃肠癌初筛服务。近日,医院了解到,当时共有村民群众人次参与了胃肠癌筛查,初筛胃癌中高风险及肠癌高风险总人数为人,最后确诊癌症病变3例。
专家表示,胃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极高,但由于早期没有症状,很少人去重视,一旦等到出现不适时,往往已是晚期,对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彭铁立和小布说:“我们现在有一种办法叫早期胃肠癌的筛查,比如筛查胃癌的时候,先抽点血,做个胃功能检查就可以了。筛查结直肠癌更简单,只需做大便的前期检查或者做大便的DNA检查,这是完全无创的,病人在不痛苦的情况下就可以把这些高危的或者很有可能得肠癌和胃癌的病人筛查出来。筛查出来的这部分病人我们就会建议他尽快去做胃镜、肠镜,通过胃镜、肠镜进一步去判断有没有早期胃癌和肠癌,还要定时进行体检,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记者了解到,为了提高群众“早癌”预防意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GECA)将医院、医院在连山扩大免费筛查范围,新增免费筛查名额个。
彭铁立还表示,“现在福堂镇的老百姓已经大部分筛查了一遍,未来两三年我们准备在连山各个镇进行筛查,我们也得到了一些科研基金的帮助,依靠这些资金为预防“早癌”做一些工作。”
此外,为有效控制患者疾病负担,政策上也将给予一定的帮扶。
彭铁立说:“本身我们的筛查项目包括抽血、大便检查和给病人做一些宣教都是免费的,筛查出来的高危人群,医院做胃镜、肠镜,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我们可能会免费为他们进行进一步的肠胃镜检查,必要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免费给他做手术,但是一定要达到申请条件才可以。”
1
什么是大肠癌?
大肠癌也称结直肠癌,据年《中国大肠癌流行病学及其预防和筛查白皮书》报告,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和胃癌,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三位,死亡率第五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结直肠癌的临床症状有排便习惯、大便性状的改变,腹部、会阴部疼痛,腹部肿块,肠梗阻以及全身症状等。我国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40-45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75-80岁左右达到高峰。
2
哪些因素可导致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的发病原因复杂,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疾病起因,可以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结直肠癌具有明显的家族和遗传易感性,新发患者中家族性的占20%-30%,遗传性的占5%-10%,其中Lynch综合征(一种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癌症)占3%。
此外,一般的肠息肉患者恶变率为1.4%-20.4%,而有家族性肠息肉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息肉,几乎都会发生恶变。这类具有遗传相关性的患者是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需要相对较早的进行定期的肠镜检查和干预。因为临床上只有做肠镜能早发现,很重要!
而对于多数患者,肥胖、II型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腌制食品和油腻动物性食物、膳食纤维摄入少、吸烟、饮酒、缺乏锻炼、长期抑郁和悲伤情绪等将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
3
为什么早期发现和治疗很重要?
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主要为腺瘤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约80%的结直肠癌由腺瘤发展而来。腺瘤发生后如不进行干预可通过异型增生-早期腺瘤-晚期腺瘤(进展性腺瘤)途径发展为结直肠癌(早期),该过程一般需要10年,而从早期结直肠癌发展到晚期还需要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在此期间及早治疗就可以避免最坏的结果。
早期异型增生息肉和腺瘤是可完全治愈的,即便是早期结直肠癌的5年期生存率也达90%以上。而我国85%的结直肠癌发现时已属于晚期,5年期生存率治愈率仅14%。可见,如果可以尽早发现并正确治疗,结直肠癌并不可怕。
4
为什么要重视结肠癌筛查?
预防结直肠癌应该尽早筛查和诊断,对人群进行“粗筛”和“精筛”相结合的癌症筛选策略。
对于遗传性大肠癌人群一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初筛,大肠癌家族史或息肉史人群列为遗传性大肠癌初筛的高危人群;而其他普通人群可以从40-45岁开始筛查,采用大便隐血试验(FOBT)或者基因检测技术等进行初筛。
初筛后阳性的患者需要进行肠镜检查的“精筛”,肠镜检查是筛查结直肠癌的“金标准”!结直肠镜可降低52%-78%的结肠癌发生,由于术前准备复杂,是一种有创操作,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因此患者依从性差,不是很容易普及。
建议,对于初筛阳性的患者进行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为阴性的一般风险人群,可每5-10年复查一次肠镜。
5
一些新的筛查方法靠谱么?
目前一些基于基因的检测技术,为“初筛”提供了一些补充,提高了其敏感性,最常见的就是对粪便DNA基因进行检测。该技术思路主要有三种策略:检测由KRAS、APC和TP53等基因突变引起的染色体不稳定性;检测由错配修复导致的微卫星的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MSI)以及检测DNA甲基化。
其中,抑癌基因的DNA甲基化可通过改变基因的调控,抑制这些基因的表达,而促进癌症的发生发展。对SFRP2基因、HIC-1基因、DNA波形蛋白等几十种基因的DNA甲基化的检测将有助于筛选癌症风险的人群。
金黑鹰团队研制的就是检测粪便中癌症脱落细胞的DNA甲基化试剂盒,他们利用了多基因联合检测的方法,降低了筛查的假阳性,从而使降低了初筛阳性而肠镜实验阴性的患者比例。
但是这些方法目前都只能作为参考以及研究使用,结肠癌筛查的“金标准”还是肠镜检查。
6
预防结直肠癌还有哪些方法?
遗传性的结直肠癌是由于染色体造成的,预防的方式是进行产前诊断,并听从医生的建议,并定期进行肠镜检查。
普通人可以通过饮食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引发癌症的诱因,比如控制脂高蛋白饮食,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少吃腌制食品和烧烤,多吃蔬菜水果,禁止吸烟、控制饮酒,合理锻炼,参加筛查。
1
如何揪出早期胃癌?
胃癌的“早期症状”,就是没有症状!
如果已经出现了症状,比如:暴瘦、贫血、包块、呕血、腹痛、黑便等,对不起!晚了!
这时候,往往已经进入了病情的进展期或晚期。这时候才后悔着拍大腿,不如趁早期的时候及时发现!自主发现是不太可能的,要靠“胃镜+病理检查”!不要因为怕做胃镜拿自己命开玩笑。
胃镜可以直观地观察胃内病变的形态,病理组织学检查能够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两者结合才能更准确地“揪出”早期胃癌。
另外,胃镜还能对病变部分进行局部微创切除,达到治疗的效果,最大限度保留患者的胃功能,保证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2
这六种人尽快做胃镜检查
40岁以上人群;
曾感染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的人;
曾经得过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的人;
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
存在胃癌其他危险因素(如长期摄入高盐、腌制食品、吸烟、重度饮酒等);
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3
如何养个好胃?
1.“三分治”有了胃病要积极治、及时治
别以为胃不舒服是小事,不管不顾或自己乱吃药可能导致病情延误甚至恶化。做胃镜检查
不要因为怕做胃镜难受而逃避检查,现在已经有“无痛胃镜”了。2.“七分养”勤分餐、用公筷
这是目前预防幽门螺杆菌传染比较有效的方法。吃得慢
一口饭嚼多少次好?提倡20~30次。吃得淡
虽说多放盐比较入味,但顿顿这么吃,日积月累,会悄无声息地伤害胃粘膜,胃会被腌坏。三餐要定时
胃酸的分泌是很有规律的,到了饭点,胃会自动分泌出胃酸及胃蛋白酶等,等待食物的到来。如果在该吃饭的时间不吃饭,让胃空等,胃液会聚集,胃酸浓度上升,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别乱吃伤胃的药
有些药很伤胃,比如阿司匹林,激素(例如强的松、可的松等),退热、止疼药物(布洛芬、双氯芬酸钠、扑热息痛等),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戒烟酒
烟酒对肠胃的刺激非常大,会加重胃溃疡、慢性胃炎。放宽心
整天愁眉苦脸的,胃也不好受。图文/王美君李祖泽部分来源网络
编辑/温锦霞
责编/韦韬
编审/卢其国
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