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肠上1000多个息肉,22岁花季

  22岁的小姑娘,本该享受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来自宁波的湖南大学生小倩却是另一幅模样。

  终日面无血色的她,身高不到1米5,体重不到70斤,例假也已经一年多没有来了。因为严重贫血,她每一次站起身都很费劲,走不了几步就会脚软,甚至瘫坐在地上。过于虚弱的身体使她无法正常上学,只能休息在家。

难逃的噩梦: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

  在只有17岁的时候,她就知道自己得了怪病,会腹痛、会拉肚子,每次排便都会出血,因为她的爸爸,还有她的堂妹都患有同样的毛病——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

  “我不知道家里还有没有其他人也得了这个病,但爸爸几年前就告诉我了,他也有这毛病,医院动了手术就好了。他让我别怕,他会攒好钱带我动手术的。”小倩告诉医生。

什么是家族性结肠息肉?

  胃肠科主任介绍,“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又叫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种显性遗传性疾病,发病时息肉可以布满结肠和直肠,具有很高的癌变倾向。一般15岁~25岁青春期会开始出现临床症状,30岁左右最明显。发病的症状通常为腹泻拉肚子、便血、腹痛等。最可怕的是,如果一直不治疗,这类患者的息肉最终一定会恶变为肠癌。”

  据了解,如果夫妻俩都患有息肉病,他们子女%都会遗传有肠道多发息肉;如果夫妻俩只有一人患病,那么他们后代患病的几率也高于50%。

所有肠道息肉都是恶性的吗?

  其实,肠道内的息肉就像人们皮肤上的瘊子,是个凸起的小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长大,有些最后会恶变为肠癌。

  主任介绍,“普通人做肠镜检查有可能会发现一两个息肉,肠镜下就能摘除。这种情况就比较简单和常见,危险也不大。但是如果息肉数目非常多,就像铺路石一样,而且家族中多人都是类似情况,那就需要提高警惕了。若患者是家族性、多发性的息肉病,必须做预防性切除,小倩的爸爸就在30来岁的时候接受了手术治疗。”

及时筛查,及早治疗;对待息肉,绝不姑息

  对于已经明确为家族遗传性消化道息肉病的患者,需要及时筛查,对待息肉,绝不能姑息迁就,早发现、早治疗。另外,主任提醒,就算不是家族性遗传性息肉病的人,到了一定年龄,特别是40岁以后,因为某些因素的影响也可能会患上肠息肉病,肠息肉本身就是肠癌的高危因素,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定期做消化道内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变,尽早治疗。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行健康咨询。

赞赏

长按







































中国白癜风协会成员
点状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huz.com/gjjcr/1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