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治疗小创伤解决大问题

  说起胃镜、肠镜,几乎人人都知道是用来检查胃、肠等消化系统疾病的设备,但很多患者却不知道,随着电子内镜广泛应用于临床,消化内镜技术日益成熟并不断发展。内镜已不仅仅局限于消化道疾病的检查和诊断,许多以前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消化道疾病,都可以在内镜下进行治疗。

市二院自年6月成立消化病诊疗中心以来,医院肛肠外科及本院消化内科专业技术力量,开展了内镜下止血术、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内镜下取异物术等一系列内镜下治疗项目,治疗了不少消化道疾病患者。因其不用开刀、痛苦小、痊愈快、费用低等特点,受到了众多患者好评。

腹胀、大便变细,小心消化道长息肉

今年45岁的杨女士前段时间出现了腹胀、呕吐、大便变细等不适症状,到医院一检查,发现降结肠部长有一个大息肉,活检病理提示:管状腺瘤,属于低级别内瘤变。

  结肠息肉是结肠粘膜表面隆起性的病变,通俗地说,是长在肠管内的一个肉疙瘩,其表面较光滑,一般为良性。但结肠息肉往往会随时间推移逐渐长大,其长大后可恶变。研究发现,超过90%的结肠癌由结肠息肉转变而来,这个过程一般需5~10年,且个体差异较大。

  确诊后,医生建议杨女士在内镜下摘除息肉,这样做不仅简便、损伤小、恢复快,还可通过内镜定期随访,监控息肉复发情况,达到及时治疗、防止癌变的目的。

  于是,杨女士当天便住进了市二院的日间病房,做完术前评估,并于入院后第二日行内镜下息肉摘除术。虽然息肉比较大,手术难度大,但在医护人员配合下,手术过程比较顺利,对病人的损伤也小。一般息肉摘除患者可当天出院,但考虑到杨女士息肉创面较大,转至内科病房住院观察2天后出院,且恢复良好。

骨头卡喉,内镜医生巧手取异物

上消化道异物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而内镜下取异物简便易行,成功率高,所有无外科手术指征和内镜检查绝对禁忌症者均是内镜取异物的适应症。患者可避免外科手术,痛苦小,费用低,是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首选方法。

  近日,50岁的徐先生在吃鸭翅膀时,一不小心被鸭翅膀的骨头刺伤了喉咙,异物感和疼痛感十分明显,于是到市二院五官科就诊。接诊医生张晓颖用喉镜为徐先生检查后并未发现异物,考虑异物刺入部位可能比较深,建议到消化病诊疗中心就诊,做胃镜检查。

  在随后的胃镜检查过程中,内镜医生发现距门齿20厘米处可见一骨刺,横贯刺入食道,两端粘膜充血、水肿。由于徐先生处于麻醉状态下,咽喉部恶心频繁,骨刺取出刺伤周边组织及血管的风险极大。“操作内镜取出异物的时间很短,但技术要求很高,操作稍不到位就可能出现大问题。”

  告知患者病情及取骨刺风险,征得家属同意后,即行内镜下取异物术,用异物钳夹住骨刺锋利度断,放入透明帽内,顺利取出一块不规则、锐利的扁状骨头。随后,继续观察创面出血情况,确保无活动性出血后退镜,结束该次治疗。术后,徐先生一切生理指标正常,当日痊愈出院。

....

“日间病房”,让患者省时省钱

以往像杨女士这样的结肠息肉患者需住院手术,要排队等到床位后办理住院,然后经过系列检查、手术、康复出院,费时又费钱,而“日间病房”模式的开启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胃肠息肉患者入住“日间病房”后,在24小时至48小时内完成必要的术前检查、手术等环节,术后可根据患者息肉多少、大小及术后并发症对其进行评估。轻者留观后当日出院,息肉较多或术后创伤面积大的患者,则转入内科病区,住院观察1—2天后即可出院,既提高了效率,又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住进“日间病房”。医生在门诊接诊时,会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做全方位的信息了解和检查,只有经过评估风险较小的手术,且患者身体素质符合要求的才会纳入“日间病房”。最终是否接受日间手术,仍由患者本人决定。

  截至目前,医院已在内镜下开展息肉治疗40余例,内镜下取异物2例,均无并发症及术中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如今,内镜微创治疗已成为消化系统疾病治疗的一种趋势,市二院还将逐步开展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静脉曲张治疗等内镜下治疗项目,造福更多的患者。(内镜室毛春杰)

微互动(yydermyy)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白斑圆梦征程
中科白癜风医院荣获安全管理优秀奖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huz.com/gjjcr/2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