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E文摘冷圈套息肉切除术后黏膜缺

翻译:内医院消化内科格日乐陈平

背景:冷圈套息肉切除术(Coldsnarepolypectomy,CSP)被广泛应用,然而,CSP粘膜缺损的内镜特征还未见研究。特别是在冷圈套缺损处隆起病变(Protrusionswithintheoldsnaredefect,CSDP)可能被认为是残留息肉,这个现象发生的频率和成分还不清楚。

目的:描述CSDPs的发生频率、预测因素及组织学成分。

设计:前瞻性的观察研究。

机构:医院内窥镜组。

受试者:88例息肉患者行CSP治疗,每颗息肉小于10mm。

干预:采用高清晰白光内镜对冷圈套粘膜缺损进行观察,当出现CSDPs时,进行活检并行组织学评估。

主要观察指标:CSDPs的发生频率和组成成分。

结果:88例病人(男50例,占57%,平均年龄63岁),共查出小于10mm的息肉颗。腺瘤性息肉颗,占63%,位于近端结肠颗,占62%;扁平隆起型颗,占78%。平均病变5.5mm(范围,2-10mm)。有一颗息肉是高级别瘤变。36颗息肉(14%)切除术后发生CSDPs。CSDPs的发生与6mm以上息肉大小有关(OR,3.7;P<.,多变量分析),而与年龄、性别、病变、组织病理学及形态学或部位无关。CSDPs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粘膜下层34处(94%)和粘膜肌层26处(80%)。没有检查出残留的腺瘤性或锯齿状息肉。

局限性:单中心研究,高级别瘤变的息肉数量少

结论:隆起在CSP粘膜缺损处常见,且与大于6mm的息肉有关。CSDPs不表现血管结构,也没有残留的腺瘤,也与随访时间段没有关系。然而,CSDPs代表不完全粘膜层切除。









































白癜风治疗标准
白癜风治疗标准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huz.com/gjjcr/3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