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九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结直肠癌,每年因它而死亡的人居高不下。
我院结直肠肛门外科黄美近主任指出,结直肠癌,也就是肠癌,目前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它的发生与饮食、致癌物质、肠道炎性疾病和遗传因素等有关。
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可以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治愈效果的目的,其早期筛查,最常见的包括大便筛查和肠镜检查。
日常中的预防可以从多方面着手,要注意心态平衡,合理膳食,饮食中注意提高纤维素的摄入。
肠癌的种子——肠息肉
研究显示,绝大部分肠癌患者一开始都是先出现肠息肉,由于没有及时发现诊治而逐步发展为结肠癌。
肠息肉是肠道黏膜表面隆起的增生物,一般指的是长在肠壁上、凸向肠腔的组织,大部分情况下,体积较小、炎性或增生性息肉癌变风险比较低。
结直肠息肉的大小变化不容忽视;总体上息肉体积越大,越有可能是恶性或是癌前病变。从外观上看,部分息肉带蒂,部分无蒂,但无蒂的息肉比有蒂息肉更有可能癌变。
大多数肠息肉不引起症状,所以较难由病人自己察觉。其最常见症状是大便带血,体积大的息肉还可能引起腹痛或肠梗阻甚至肠套叠(肠套叠是指肠道的一段套入另一段中,像一个折叠起来的万花筒)。
肠息肉通常需要依靠电子肠镜检查才能被发现,做肠镜检查时医生会采集一些肠息肉的样本出来,通过病理检测来看看它们的癌变风险有多大。
大便出现异常要警惕
一旦出现大便异常,就敲响了肠癌的警钟。
大便异常包括以下三点:
大便性状改变,出现粘液便、脓血便或大便变得细条;
大便习惯改变,譬如每天早上准时大便,突然改了时间;
大便次数改变,一天一次变成一天几次或出现便秘、腹泻交替,便不尽的感觉。
医生建议,如果一段时间内出现上述表现,则要提高警惕,尽快就医。
对于结直肠癌而言,根据肿瘤长的位置不同,表现往往有一定差异。
食物残渣经由小肠末段首先进入右半结肠,此时仍呈糊状没有成型。到达左半结肠和直肠后因为水分被吸收,逐渐变为成型的粪便。另外右半结肠肿瘤大部分为肿块性生长,肠腔不容易狭窄。左半结肠大部分为溃疡型生长,容易形成肠腔狭窄。所以右半结肠癌主要表现为贫血消瘦和腹部肿块,左半结肠癌主要表现为肠梗阻和腹痛,直肠癌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和便血等。
做到早期发现和预防
从正常肠粘膜发展到腺瘤性息肉(特别是绒毛状腺瘤,癌变几率达到25%-85%)再到肿瘤,一般需要5-10年的漫长历程。其间,在没有症状的前提下,正常人群40岁开始做肠镜检查,能起到早发现肠癌的作用,高危人群则需要提前到35岁。在普查中如发现长了息肉,切除后要定期复查。
高危人群:如果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需在50岁之前进行检查,有结直肠癌家族史;患有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氏病或溃疡性肠炎;患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或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等遗传综合征。
总的来说,但凡大便出现以上所说的任一种改变,或是不明原因的消瘦、贫血,或摸到腹部有肿块,都医院的消化内科或胃肠外科就诊,筛查是否存在肿瘤。
预防措施:
1、日常饮食主张多吃高纤维、低脂肪的食物,譬如蔬菜、水果等,不主张吃煎炸食物及动物油。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少饮酒,少熬夜,养成每天排便的习惯,防止便秘。
3、适当补钙,减少肠息肉的发生。
本文指导专家
结直肠肛门外科一区黄美近主任
副院长、外三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从事胃肠外科近30年,擅长各种结直肠癌根治术,三切口食道癌根治手术,胃癌根治术,腹膜后肿瘤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肿瘤切除术、严重粘连性肠梗阻手术、克罗恩病外科治疗、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等。
近10年来尤其在腹腔镜肠癌根治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肠癌肝转移手术、盆腔直肠间质瘤低位保肛手术、腹腔镜联合会阴盆腔巨大肿瘤切除术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责任编辑:郭松青
初审:李饶尧
审核:简文杨
审定发布:李冠宏
感谢外三科周家铭主治医师对本文的支持
文章内容来源于健康有约、羊城晚报
图/锐景创意,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