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长结肠息肉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路线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人对于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很多人体检时发现结肠息肉、胃息肉,还有一部分人出现腹泻、便秘、便血后发现病因在于结肠息肉。那么什么是结肠息肉?为什么会长结肠息肉?如何避免长息肉?长了息肉怎么治疗?今天我们美小护来为大家答疑解惑。

什么是结肠息肉?

肠息肉就是肠道黏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变的总称,从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通俗地说,就是肠道上长了一些肉疙瘩。

息肉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一般都较小,细长弯曲,形状不规则,在未确定其病理性质之前统称为息肉,明确病理性质后则按部位直接冠以病理诊断学名称,如结肠管状腺瘤、直肠原位癌、结肠炎性息肉等。

为什么会长结肠息肉?

1、年龄、饮食因素与生活习惯

结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

长期吃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者发生率较高,而吃蔬菜及维生素C多者较低。

吸烟史20年以内者多发生小的腺瘤,而吸烟史20年以上者多伴发大的腺瘤。

2、炎症刺激

肠道黏膜的长期慢性炎症,可以引起肠黏膜上的息肉状肉芽肿。如慢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氏病等。

也有报道认为腺瘤性息肉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关。

3、基因与遗传

一般认为,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幼年性息肉病多为错构瘤,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4、肠黏膜损伤和肠道炎性疾病

大便中粗渣、异物及其他因素可造成肠黏膜损伤或长期刺激肠黏膜上皮,使得肠黏膜受到破坏,形成肠息肉。长期便秘患者,经常使用刺激性泻药刺激肠壁也会发生息肉。 

肠黏膜的慢性炎症病变是导致炎症性息肉发生的主要原因,最多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以及肠结核等,也见于结肠手术后吻合口部位。

5、其他疾病

免疫功能低下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术、癌症放疗患者及肥胖人群的发生率较高。

发现结肠息肉怎么治疗?

肠息肉大部分是肠黏膜的一个新生物,在未作病理检查这个“金标准”之前,一切诊断只是猜测,不切除它,留在体内毕竟是一个“定时炸弹”。

若是恶性,危害自不必说;如果是腺瘤等癌前病变,则相当于一个“定时炸弹”,随着息肉的增大,数目的增加,癌变机会也迅速增大,直径超过2cm的腺瘤近半数会恶变成癌。

即使是炎症性息肉,对身体的危害性虽然小些,但随着息肉的增大,也可能带来一系列临床症状,如长期便血、腹泻、肠套叠甚至肠梗阻等。

内镜下肠息肉切除已成为肠息肉治疗的常规方法。内窥镜治疗包括高频电切除(电凝器灼除、活检钳凝切、圈套凝切、EMR、ESD)、微波治疗和激光治疗等。

?

以下情况需要手术治疗:

对于病理检查证实有癌变或疑有癌变;

腺瘤较大;

腺瘤呈广基型;

腺瘤数量较多密集分布于某一肠段以及息肉病、腺瘤病等仅行内窥镜无法切除的大肠腺瘤患者,应采用手术治疗。

日常生活如何预防?

养成定期复查的习惯

凡已经明确大肠息肉的患者,均应每0.5年~1年复查一次肠镜,防止长大后出血或癌变。

调整饮食

禁食辛辣、油炸、肥腻、高蛋白及刺激性食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且有规律。酒精刺激也会加重息肉的生长,因此生长息肉的病人戒酒也是非常必要的。

适当运动

适度锻炼可以增加肠蠕动加强,粪便在结肠内停留时间少,粪便对肠黏膜的作用减少,息肉发生率、复发率减少。

保持好心情

紧张的心态会增加肠息肉的发生。所以,正视现实,尽量放松,只要饮食有节,合理安排,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癌变的机会,总之,对待本病关键的一点是“防重于治”。

以上是美小护为您科普有关结肠息肉的相关健康小知识,预防重于治疗,愿您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为健康加分。如果您喜欢的话,为我们转发点个在看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huz.com/gjjcr/58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