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眼金睛胖医生
3周发现3例早癌
我们内镜中心有位高医生,人长的胖胖憨憨的,眼神却异常锐利。下面和大家讲下他3周内发现3例早癌的故事。
第一例薛阿姨低分化腺癌
1
薛阿姨,70岁。既往体健,没有慢性胃炎病史,也从未做过胃镜检查。最近偶有进食有饱胀感,在家人的劝说下,来我院做了胃镜检查。
2
高医生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发现胃底见一处大小约1.5cm的微隆红斑,表面粘膜充血。高医生多年的经验告诉他此处病变“来者不善”,于是内镜下取了活检送病理检查。
3
果然,一周后病理回报提示低分化腺癌,这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癌。
4
万幸的是,薛阿姨的病灶属于早期,接受外科手术成功率非常高。肿瘤如果突破粘膜肌层、固有层,那么薛阿姨的预后将十分差。
高医生
:
胃癌是我国高发病率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第二位。目前内镜检查是诊断消化道早癌的最主要手段。早期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而晚期胃癌常低于30-40%。因此早期发现消化道肿瘤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其中的基础就是定期接受胃镜检查。
第二例陈先生慢性胃炎
1
陈先生,70岁。有糖尿病病史,体型肥胖,从未做过胃肠镜检查。
2
因血糖控制不佳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住院中医生建议行胃肠镜检查,陈先生同意了,正好也是高医生做的检查。
3
胃镜提示慢性胃炎,肠镜发现5枚息肉,当下就内镜下切除了息肉。其中有一枚息肉,横结肠肝区的8mm*6mm的广基息肉,当时觉得此处息肉恶性程度可能较高,按照标准息肉切除手术进行了EMR切除。术后病理回报提示高中分化腺癌。
4
万幸的是,由于提前判断准确,息肉切除术正规标准,术后病理提示垂直切缘、水平切缘均为阴性,脉管浸润阴性,完整完全的切除了肿瘤。陈先生及家属向高医生送了锦旗表示感谢。
高医生
:
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从癌前病变到浸润性癌,估计要经过10年的时间,这为普查发现早期病变提供机会。有效的早期肠镜筛查和干预治疗可使癌的发生率下降60%,病死率下降80%。这个病例中,陈先生的肥胖史、糖尿病病史是大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按照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5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做大肠癌筛查。
第三例顾阿姨粘膜组织慢性炎
1
顾阿姨,60岁。有慢性胃炎病史10余年,最初行胃镜检查提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门诊接受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后,仍时有上腹部不适、隐痛等症状。后定期随访胃镜,复查胃镜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
2
最近症状无明显加重,为了复查胃镜,首次来我院行胃镜检查。巧合的是也是高医生给她做的胃镜。胃镜下发现胃体小弯侧近胃角见一处3.0*2.5cm微凹型胃黏膜病变,粘膜发红,有散在点状糜烂,近边界处粘膜有一枚结节样隆起。当时予以活检3块,送病理学检查。内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散在糜烂。
3
一周后病理结果回报:粘膜组织慢性炎,伴局灶腺上皮低级别瘤变,萎缩(+)肠化(+)。如按常规临床处理规范,应建议患者在6月后复查胃镜。
4
当时高医生觉得病灶恶性程度应该超过了病理的诊断,召集全科医生进行病理读片、病例讨论。该患者经过科内仔细认真讨论后认为:患者病灶范围在3.0cm以上,局部粘膜发红,边缘有结节样隆起,病理诊断为上皮内低级别瘤变。符合胃粘膜病变诊断性ESD切除的指征。
5
在与病人充分交流,征取病人知情同意后,我们对该病灶进行了诊断性ESD切除。一周后,病理回复:未分化型腺癌,大部分为印戒细胞癌。侵犯粘膜固有层,为粘膜内癌。ESD切除标本水平切缘及垂直切缘均为阴性,未见癌细胞,脉管内未见转移。
高医生:
这个患者是一个普通的慢性胃炎病人,最终的诊断结果却出乎我们意料之外。胃镜检查虽然是发现早期胃癌最好的方法,但规范的优质的胃镜检查,才能真正发现早期胃癌,挽救病人的生命。
发现一例早癌,
挽救一条生命,
幸福一个家庭。
我们四院内镜中心团队
将以严谨、负责的态度服务每一位病患。
END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