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验血就能发现结直肠癌3类筛查方法,这个年纪就要开始做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肿瘤进展期,预后效果差。筛查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最有效的手段,但是目前结直肠癌筛查手段仍未得到普遍应用。

当前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结直肠癌筛查率均不理想(约为20%)。近日,《自然》子刊NatureReviews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发表重磅综述,围绕不同的结直肠癌筛查技术、临床指南推荐以及最有希望改变筛查现状的新型技术,展开详细阐述。

文章强调,非侵入性结直肠癌筛查技术——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IT)由于其特异性和灵敏性均较高,且成本相对较低,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结直肠癌筛查的最常用手段。此外,基于外周血液或影像学检测的新型筛查技术,有望在提高依从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结直肠癌筛查率!

截图来源:

结直肠癌主要起源于腺瘤性肠道息肉、广基锯齿状腺瘤/息肉等癌前病变,绝大多数结直肠癌早期进展缓慢,因此通过筛查有望发现癌前病变和早期结直肠癌。然而,包括绝大多数经济水平较高的国家在内,大众对于结直肠癌筛查的依从性仍然较低。

文章指出,目前有多种结直肠癌筛查方式可供选择,包括:

以粪便样本为基础的检测:

FIT(灵敏性:79%;特异性:94%)

多靶点粪便DNA检测(mtsDNA,灵敏性:92%;特异性:87%)

以血液样本为基础的检测:

外周血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灵敏性:48.2%~68%;特异性:80%~91.5%)

以影像学为基础的检测:

CT结肠成像(≥6mm腺瘤灵敏性:73%~98%;特异性:89%~91%)

结肠胶囊内镜(≥6mm息肉灵敏性:88%;特异性:82%)

乙状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

根据人群风险、医疗资源等因素考量,全球不同国家或地区对结直肠癌筛查方式的推荐存在一定差异。

最广泛应用的手段:FIT

全球绝大多数结直肠癌筛查项目采用的检测方法主要基于粪便隐血检查。粪便隐血检查的基本原理是检测粪便样本中的人体血红蛋白,主要包括FIT和愈创木脂化学法。

目前全球结直肠癌筛查最常用的方法是FIT。相较于愈创木脂化学法利用非特异性过氧化酶反应检测人体血红蛋白,FIT利用特异性单抗进行检测,因此在结直肠癌的筛查中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及特异性。此外,FIT操作较为便捷、患者可居家完成,因此已经逐渐取代传统愈创木脂化学法。

总体而言,在结直肠癌的筛查中,FIT的灵敏性约为79%、特异性约为94%。FIT筛查可使结直肠癌的发生率降低22%,而随着时间的推移,FIT重复检测次数的增加,总体检测灵敏性也将进一步提高。不过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huz.com/jcrzl/11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