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陪生活的苦与乐之消化内科

规陪的日子已经开始2月多了,毕业两年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我,走进了规陪大*,没有开始规陪之前我对规陪的认识是模糊的,听的最多的也就是同僚和各种帖子里讲的如何如何苦逼,如何钱少,如何被不公平待遇,因此,开始规陪之前心里是有些"方“的,担心自己应付不来。

规陪的第一个月是去交大医学院上课的,每天从*浦江的东边到西边去上课,走过了魔都最炙热的8月。9月份迎来了规陪的第一个临床科室-消化科。进入临床工作两年来接触最多的就是心内科和神经内科,对于消化科完全是个小白,从疾病的诊断,鉴别,到治疗都是陌生的领域。刚进入消化科,和老师一起看病人,一边以工作两年来积累的写病例的功底帮老师写写病例,一边注意老师的诊断思路、用药及检查,医学领域及广又深,2个月时间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很难完全的消化和吸收,毕竟一个科室的资深专家都是扎根于一个学科一辈子,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学习,几十年的工作历程也还是会在很多疑难病例上犯怵。但对于认识的还很粗浅的我来说,就想一个完全干的海绵,遇到了水,吸收是最快的,了解到最常见疾病的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检查及治疗。目前科里住院的见的最多的就是,肝硬化,炎性肠病,急性胰腺炎,结肠息肉,结肠恶心肿瘤,食管恶性肿瘤,胰腺恶性肿瘤的病人。而门诊最多见的就是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hp感染,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胃食管反流病,肠易激等疾病。

关于恶心肿瘤,这个话题总是自带忧伤,从业两年的我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恶性疾病了,曾经还有肿瘤科1个月的工作经历,但每当有一个恶性肿瘤患者被确诊的时候我都觉得些许的哀伤,每当有这样的患者,我查房的时候都不敢看他的眼睛,一些隐瞒病情的患者还得假装轻松的对他进行“病情告知”我都觉得特别不舒服。在消化科的1个多月,遇到了很多例恶性肿瘤的患者,印象最深刻的其中一位患者是一位胰腺癌患者,六十几岁男性,刚来的时候主诉上腹部疼痛,疼痛感像后背部放射,门诊的腹部ct平扫提示胰尾部占为,性质待定,看到患者第一眼,整个人是骨瘦如柴的,问病史的时候着重问了一下体重变化情况,患者告知,半年内瘦了差不多20斤左右,我就心想,完了,差不多是恶性疾病没差了。但他自己并没有太大的认识,他的诉求就是止止痛,还要回家带孙子呢。直到增强ct结果显示,胰尾部占为伴肠系膜淋巴结增大。这个结果就意味着胰腺癌伴淋巴转移,也就是胰腺癌晚期。确诊之后,告知了他太太,随后第一次见到了他的子女,像家属告知病情后家属都建议暂时隐瞒病情。患者随后住了1周多的时间,疼痛是进行性加重的,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加大止痛药的剂量。在每天不断询问医生病情的过程中他也有了觉察,精神一天比一天萎靡,也不吵着出院了,也不要求医生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我一直在想,当一个人知道自己时日不多的时候到底是什么心情,是恐惧还是眷恋。

印象深的另一位患者至今还在院,他也是一位恶性肿瘤患者,男性,七十几岁,食管癌复发,一年前发现发现食管恶性肿瘤,进行了手术切术,但当时已经多处淋巴结转移无法清扫,只能切除原发灶,这次因为进食后反酸、呕吐入院。入院后经检查,多处淋巴结转移阻塞消化道,形成幽门梗阻,给予了鼻饲管进行胃肠减压,胃肠减压就是胃以下不通,自然不能进食,鼻饲管的作用是引流出胃分泌的胃酸和黏液,第一次插鼻饲管的时候是我去开会回来老师插好的,二次需要换管的时候,老师说,今天你来插吧,我想天啦噜!我从来没插过呀,我怕怕呀,但还是鼓起勇气说,好,你在旁边指导。我就这样硬着头皮去了,先是拔掉原来的鼻饲管,再重新插一根进去,拔掉管子的过程中患者出现恶心,还有鼻饲管移动摩擦鼻腔黏膜的疼痛,患者无关扭曲,呛咳,流眼泪,吓得我都快哭了,我停下手看了老师一眼,老师说,继续拔,动作快一点。我就硬着头皮继续拔,拔出来的管子带着患者的胃液,以及鼻腔黏液,真是一言难尽,差点没吐出来,唔,,拔完管子就是插管了,管子经过鼻咽部的时候卡住了,稍微用力患者就很痛苦,又因为长期插鼻饲管,导致黏膜水肿,鼻咽部变得狭窄,就管子就真难通过,我只好再次向老师发出了求救的眼神,老师说你向下压一压,稍微用点力,我硬着头皮使一点劲的时候患者就表现出特别痛苦的样子,我就不敢用力了,老师之后来帮忙,老师稳准狠的插过了鼻咽部的时候我接着插完了。结束之后,一方面觉得患者这样很可怜,又觉得有些许的成就感,第一次插鼻饲管,虽然没有顺利插好,但毕竟突破自己,是一个好的开端。

在消化科接触最多的病人就是结肠息肉,因为结肠息肉癌变几率大,因此需要内镜下切除来预防,我这里要说的不是结肠息肉怎么治,而是肠镜,关于肠镜是怎么做的我还一直没去观摩,但光看报告我就胃里翻江倒海了,有些肠道准备差的患者,**的屎就在哪里,形状各异,这画面感,自己想象吧,经常看着上级医生拿着研究半天,我也是服,我会自动忽略图,直接翻到报告的地方吧报告写进病例就OK,哈哈,做肠镜的同僚们记得做好防??工作哈!

规陪的日子苦是有的,刚到科室的一个月加班是家常便饭,医院的作息时间是上午十一点半到中午一点半休息,但我能午休的日子几乎寥寥无几,每天餐厅吃好中饭就赶回科室加班,晚上更是全科室都在加班,自己正常下班都好像哪里不对,但忙碌的日子是充实的,作为一个小医生看病人像打怪升级一样,每看一个病人就积累一点经验,写病例的日子很枯燥,一整天对着电脑吧嗒吧嗒的敲,作为规陪医生的我们,还要忙着抢电脑,因为科室的电脑永远都是奇缺的,卡的要死的查房电脑,一言不合就关机,死机,断网,任何一个状况敲半天的东西就付诸东流了,就这每天和各种阻碍斗智斗勇的工作着。

除了临床工作外还要应付一个月一次的出科考试,各种培训,讲座,填写轮转手册,手抄病例,门诊工作量登记册,导师练习册等各种文书。随时面临各种检查,一年1两次的全市公共科目考试。还得受差遣于全科室的本科室医生,帮忙干活,帮忙跑腿,一万个不情愿也不敢sayno。

之前看到很多帖子说规陪还有一种痛就是没有归属感,和实习生不同的是,医院的一名员工,和正式员工不同的是,你早晚要离开这里,你不属于任何一个科室,因为每个科室呆一两个月,医院因为你只待三年,但同时在我个人看来也是很一种收获,在不同的科室轮转,感受不同科室的氛围,遇到不同的同事和带教老师,闲来无事在宿舍和室友们八卦一下各个科室的趣事也是一种乐趣。在消化科的我老师是一位超级耿直的姐姐,身怀六甲的她依然全科室床位周转率第一,做事情雷厉风行绝不拖泥带水,怀孕的她依然加班不比别人少,我常常笑她是个工作狂,在消化科的1个多月,他的工作热情感染了我,我也很积极努力的跟老师一起管理好每一个床位,她也不断夸奖我鼓励和指导我,很庆幸遇到这样优秀的一位小姐姐。门诊的带教老师是一位五十岁上下的优雅女士,她是副主任医师,我跟她去专家门诊一起看门诊病人,在门诊接触到的病人和病房不太相同,病中要更庞杂,门诊的首诊才是最重要的,这位阿姨级的老师,很温柔,对病人态度都很好,有时候一上午看五六十个病人,她的脑子在飞速运转着,还时不时跟我讲讲诊断思路和鉴别诊断,一上午顾不上喝水,顾不上上厕所,真的是很辛苦呢,她还会问我一些问题,然后说你不用回答我,你自己思考一下,我就下班以后把这些问题搞清楚,真是获益匪浅呢。

关于规陪期间住宿舍的日子,住宿舍这件事本身我觉得是将就,毕业两年了还住着集体宿舍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但是每天回来跟室友一起嘻嘻闹闹也是颇为开心的,前几天心血来潮把自己的领域装扮了一番也是非常喜欢。宿舍的几个菇凉都是逗比型的,特别阳光开朗,和她们在一起欢乐不断,3年的时光,希望我们可以一直这样欢乐的相互陪伴下去。

常常看医院某某规陪医生猝死,某某规陪医生新婚1月跳楼,压力是这个世界普遍存在的,医生的成长周期长,风险大,工作强度大,压力自然也更大。如今开始规陪的我抱着学习的心态,努力工作,不管处境是否艰难,也要乐观一点,毕竟走过的每一天都是属于自己的时光,这一天过了就不会重来,不是那天可以年薪百万的时候能挣的回这一天的。写在规陪生活开始之时,愿这三年的规陪生活每天都元气满满!

若儿

赞赏

长按







































白癜风
中科白殿疯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huz.com/jcrzl/1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