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看个案例
↓↓↓
李女士六年前出现便血,开始很紧张,担心患了直肠癌。到医院做了结肠镜检查后发现有2枚乙状结肠息肉,其中较大的一颗2x3cm。
后经切除活检为良性的腺瘤样息肉。当时医生叮嘱要定期复查结肠镜。然而,李女士术后再未出现便血症状,于是也将医生的嘱咐忘在了脑后。
没想到六年后再次出现便血、腹痛症状,到医院检查,结果息肉复发且已经癌变。
临床上有很多像李女士一样的患者
明明切除了息肉,却还是得了大肠癌!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是:
息肉会复发!
患者即使是切除了息肉,环境没改变,遗传因素不会改变,所以仍然有复发的可能。
可以这么理解:肠息肉切除后,导致肠道长息肉的原因或环境没有改变,这片“土壤”还是容易滋生息肉的。
一般认为要到80岁后肠道长息肉才会逐渐停止,尤其肥胖、高血脂和有息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长息肉。
所以像李女士一样的息肉患者
之所以切除了息肉仍然得了大肠癌
就是因为忽视了“复查”!
定期复查非常的重要
尤其是息肉数目较多、息肉大、腺瘤性息肉者
更要定期复查!!
息肉的残端可能会复发再长出息肉
局部复发率达10%~35%!
此外,大肠息肉术后复发率高可能还与以下两个原因有关:
1、大肠息肉的发病原因不是很明确,手术只是去除了息肉,并未去除病因,所以容易复发。
2、大肠镜检查时,大肠息肉的漏诊率高。这是由于肠道准备情况,医生经验、手法以及大肠的生理结构等影响。
这下知道定期复查的重要性了吧!
那么,什么时候复查呢?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推荐结直肠癌人群结肠镜筛查时间是3年。
临床上通常根据结肠镜病理检查结果、切除完整性、肠道准备、健康状况、息肉家族史和既往病史等来决定复查时间。
对于低中风险息肉切除术后复查时间建议在1~3年内。
对有下列情况时建议短期在3~6月内复查一次肠镜:
(1)肠道准备欠佳,影响检查视野者;
(2)因各种原因上次未能完成全结肠检查者;
(3)一次切除息肉总数超过10个者;
(5)大于1cm的广基息肉采用分片切除者;
(6)大于1cm绒毛息肉伴重度异型增生;
(7)息肉已局部癌变未达黏膜下层或超过黏膜不层不愿追加手术切除者。
同时,如果曾经有结肠息肉病史、家族史的病人,也应该加大复查频度。
单发息肉切除、病理证明是良性的,刚开始每年只需查一次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说明这个人息肉复发的概率小,之后可以改为每5-10年查一次。
结肠镜检查
是发现息肉和早癌最有效的手段!
结直肠癌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可以有效预防的癌症,它大多有息肉演化而来,发展迟缓,一般需要5-15年,甚至更长,在此期间,发现并切除它,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般人群应从50岁开始筛查结直肠癌。
也就是说,50岁以上的人,无论男女、无论是否有症状、无论是否有危险因素,都应做一次结肠镜检查。
高危人群包括:
有肠炎性疾病史;
有长期慢性腹泻、慢性便秘、粘液血便史;
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术后、胆道疾病、糖尿病;
有下腹部放疗史;
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
这些高危人群应从40岁开始定期筛查结直肠癌。
而遗传性高危人群指有结直肠癌家族史者:
这些人应从40岁开始筛查。另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最新指南,如有1名一级亲属在60岁前诊断或2名1级亲属在任何年龄诊断结直肠癌,应从家族中最早诊断结直肠癌者的患病年龄减去10岁开始筛查,或是最迟于40岁开始每年做结肠镜检查。
在此特别提醒大家:
千万不要因为
“害羞”、怕麻烦、害怕等理由
拒绝结肠镜检查
一时的不在意可能让你错失“自救”的机会!
我院胃肠门诊倾情推出胃肠检查优惠活动拨打预约-
您可享受以下优惠活动
优惠检查项目
1、免费项目:专家挂号费、专家会诊费、血糖检查、血压检查。
2、幽门螺杆菌检查只收80元,有医保卡刷卡免自费部分。
3、高清无痛胃肠镜只收元。
活动时间
截止日期:年8月31日
※注:活动最终医院所有
无痛胃肠镜检查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的,但是是一种比较浅的全身麻醉,是非气管插管的全凭静脉麻醉。肠镜检查属微创操作,本身的刺激不大且耗时短。
主要采用丙泊酚静脉注射,该药起效快,迅速苏醒,患者推药后随即进入睡眠状态,然后实施诊疗。整个过程患者无任何记忆,所以这就是无痛肠镜检查的奥秘啦。
做肠镜应该提前做哪些准备?
1、检查前三天宜吃无渣或少渣半流质饮食,不吃蔬菜、水果。检查前1~2天禁食红色或是多籽食物,以免排便不干净影响肠镜检查。如有长期便秘、糖尿病问题的人,基础肠道蠕动会比较差,不吃这类食物的时间应该适当延长。
2、检查前一天晚上服用轻泻剂,如蓖麻油、番泻叶,同时多饮水。
3、检查当日要进行肠道清洁准备工作,检查前半小时,安静休息。肠道清洁的方法很多,医院用药都不一样。应按医嘱进行肠道准备(特别是进行无痛肠镜检查者)。口服药物清洁肠道者,服药后要多饮水,最后排出大便呈清水或淡黄色,无粪渣,为最佳的肠道清洁效果。
专家介绍
▼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