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
消化系统癌瘤中
大肠癌稳居第一位
发病年龄也有进一步年轻化的趋势
专家指出
大约80-95%大肠癌是由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
可以说大肠腺瘤是造成大肠癌的罪魁祸首
肠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
大肠腺瘤是结直肠息肉中的一种,也叫腺瘤性息肉或肿瘤性息肉。肠息肉是肠黏膜局部增生形成的赘生物,通俗说,就是在大肠的内腔粘膜表面多出来的一块肉。
它可发生于结直肠的各个部位,尤以左半结肠和直肠较为多发。肠息肉在中老年人群很常见,肠镜检出率可达10-30%,近年数据显示,在年轻人当中检出率也在10%以上。
虽然腺瘤(息肉)是一种良性疾病,但也是公认的一种癌前病变。研究认为,至少80%—95%的大肠癌由大肠腺瘤演变而来,大肠腺瘤像一颗种子一样,随着时间的延长发展为大肠癌的几率会越来越大。
值得注意的是,癌变的几率与腺瘤的大小、数目有关:
直径越大,数目越多,癌变的几率就随之增加。
小小的腺瘤虽然不是很严重的疾病,但放任其不管,会出很大的问题,只要时间足够,可以说,%会变成肠癌。
它的生长极其缓慢,英国有个科学家,在自己身上观察肠息肉到癌变需要多长时间,最后发现这个过程大约需要8-10年,甚至更长。
“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发现并消灭它。”
“所以,得肠癌真的是很冤。”
肠镜是直接的筛查手段
如何早期发现肠息肉呢?以下人群患上息肉的概率很高,符合条件的人们一定要注意了——
1
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中老年人由于机体的衰老和免疫功能的下降,发生肠道腺瘤的风险较年轻人也大幅度提高。
2
肠癌家族史
直系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者。
3
不良生活习惯者
喜欢久坐,不爱运动,高热量饮食的人都在这个范围里;年轻人患肠癌者,大多有这些习惯。
4
长期肠道不适者
常常腹痛、腹胀、便秘、腹泻一定尤其注意。
大肠癌是隐匿的杀手,因为绝大多数患者长了腺瘤,却没有什么症状,等到出现便血、腹痛、黑便、消瘦、腹部包块时,往往已经是进展期肠癌了,所以要特别警惕!
但是通过电子结肠镜对息肉切除可以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因此进行有效的电子结肠镜筛查及肠镜下息肉切除对于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重点提醒:复查!复查!复查!
筛查也非常简单,在50岁前做一次肠镜检查,高危人群可以提前5年,甚至10年;一旦发现息肉,及时切除,并遵医嘱定期复查。息肉的治疗也很简单,甚至不需要住院;往往在镜下就能治疗。
医生提醒,很多人做了一次肠镜后就以为万事大吉了,但其实真相是:要复诊!要复诊!要复诊!
首先,一次肠镜没有发现息肉的,可以3-5年后再做一次,因为诸多因素,或许太小没发现,所以需要再次做肠镜;
第二,对于第一次查出低中风险息肉的,切除术后要定下复查时间,建议每年查一次。
大肠癌如何预防?
大肠癌是可怕的,但是大肠癌是可以预防的,它的预防策略包括三级预防。一级预防包括:(1)改变生活方式:改变高脂肪、高蛋白质、低纤维素的饮食习惯,戒烟和增加体力活动等;(2)治疗腺瘤等癌的前期病变;(3)化学预防。二级预防主要是大肠癌的筛查,以及警惕大肠癌的早期“危险信号”。三级预防则是指合理规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提出了十四条防癌生活方式建议:
1、合理安排饮食:在每天的饮食中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谷类和豆类应占2/3以上。
2、控制体重。成年后体重增幅不应超过5千克。
3、坚持体育锻炼。如果工作时很少活动,应该每天有约1小时的快走类似的运动量。至少还要进行每周1小时出汗的剧烈运动。
4、多吃蔬菜、水果。每天应吃~克果蔬。每天要吃5种以上果蔬,且常年坚持,才有持续防癌的作用。
5、每天吃~克各种谷物、豆类、植物类根茎,加工越少的食物越好。少吃精制糖。
6、不提倡饮酒。即使要饮,男性一天也不应超过两杯,女性一天不应超过一杯。
7、每天吃红肉(即牛、羊、猪肉)不应超过90克。最好是吃鱼和家禽以替代红肉。
8、少吃高脂食物,特别是动物性脂肪。选择恰当的植物油并节制用量。
9、少吃盐。少吃腌制食物,盐的每日消耗量应少于6克。
10、不要食用在常温下存放时间过长、可能受真菌毒素污染的食物。
11、用冷藏或其它适宜的方法保存易腐烂的食物。
12、食品中的添加剂、污染物及残留物的水平低于国家规定的限量是安全的,但使用不当可能影响健康。
13、不吃烧焦的食物、直接在火上烧烤的鱼和肉或腌肉,熏肉偶尔食用。
14、对于饮食基本遵循以上建议的人来说,一般不必食用营养补充剂,营养补充剂对减少癌症的危险可能没什么帮助。
文章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