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肠癌的发病递增速度是世界平均的两倍。40岁以上是肠癌的集中发病群体,但近十年来正在不断年轻化。近期本科室就检查出最小年龄仅有16岁并已被确诊为肠癌的患者,而且发现时已是中晚期,我们在为这么小年龄就患有此病而失去最佳治疗机会感到惋惜的同时,也再次提醒大家:大肠癌的潜伏期特别长,早期症状隐匿或没有症状,因而对于高危人群而言,早期筛查(主要是结肠镜)尤为重要,无症状的人群也要尽早做一次肠镜检查。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约80%-95%的结直肠癌是由结直肠息肉演变而来,一般要经历这个过程:正常黏膜?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变。
这个过程,一般需要5~10年时间,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发现并及时切除掉,以绝后患。
结肠息肉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大多都是在常规的结肠镜检查、直肠指诊或手术中发现的。
所以,肠息肉就是体内的定时炸弹,如不及时发现并切除,早晚会酿成大祸。只要及时做个肠镜,在它恶变之前逮到它,就能有效预防。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居于恶性肿瘤第3位,死亡率高居第2位,是占全球发病和死亡首位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近来随着我国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西化,结直肠癌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消化系统发病率第2位、患病率第1位的恶性肿瘤。年预计我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超过52.1万,死亡病例约24.8万,新发和死亡病例均接近全世界同期结直肠癌病例的30%,疾病负担沉重。因此,降低我国结直肠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既是刻不容缓的重大临床关键问题,也是实现十九大报告中“健康中国”这一宏伟战略的具体措施。
目前我国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远低于美国及日韩,85%以上的结直肠癌发现即已属晚期,即使经过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明显低于40%;相反,早期结直肠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5%,甚至可以完全治愈,前提是要给自己一次接受肠镜检查的机会。
以下几种情况,无论有无症状,都尽早做一次筛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