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读炎症后息肉(Post-inflammatorypolyps,PIPs)即炎症消退后的息肉,也称为假性息肉,没有炎性疾病的典型特征,常无法确定原始的炎性疾病。内镜下多为黏膜附属物,通常为绳状或棒状的多发性息肉。镜下多为无病变的、正常的大肠黏膜。
多达45%的IBD患者有PIPs。虽然欧洲指南指出,PIPs是IBD患者结直肠癌(CRC)的危险因素,建议PIPs患者应接受更频繁的监测性结肠镜检查。但关于CRC风险增加的证据有限。该研究旨在确定在IBD伴PIPs患者中CRN和结肠切除术的风险。
方法
研究对年1月至年1月在纽约或荷兰的5医院和2医院接受结肠镜下CRN监测的IBD患者进行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符合条件的患者已确诊结肠疾病持续时间为8年及以上(若他们也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则疾病持续时间可为任何时间),并且非晚期CRN(高度不典型增生或结直肠癌)或无结肠切除术的既往病史。
主要预后是根据PIP状态发生晚期CRN,其次是发生CRN(包括低度异型增生)和结肠切除术。
结果
例IBD患者中,例(29.2%)患有PIP。PIPs与更严重的炎症(aOR,1.32;95%CI,1.13-1.55),广泛性病变(aOR1.92;95%CI,1.34-2.74),以及降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风险(aOR0.38;95%CI,0.26-0.55)相关。
表1PIPs存在的相关因素及回归分析
在4.8年的中位随访期间,患有PIPs的患者与无PIPs的患者在发展晚期CRN(ACRN)的时间上无显著差异。PIPs并不独立地增加晚期CRN的风险(aHR,1.17;95%CI,0.59-2.31)。
随访期间,8.4%的PIPs患者进行了结肠切除术,而无PIPs的患者进行结肠切除术的比率仅为3.9%。PIP患者结肠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研究结果可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PIPs本身并不像之前以为的那样令人担忧。研究数据表明,PIPs与结肠炎症的严重程度、广泛性病变以及结肠切除术的高发生率相关,但PIPs与中期随访中任何程度的CRN风险增加均无关,在制定未来IBD结肠镜监视指南时,这些应纳入考虑范围。因此,不应仅仅基于PIPs的存在而缩短监测间隔。
医脉通编译自:NoAssociationBetweenPseudopolypsandColorectalNeoplasiainPatientsWithInflammatoryBowelDiseases.GastroenterologyDec6.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