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信息:
(1)科学饮食,规律运动,培养良好生活方式。
(2)保持健康体重,预防肥胖和消瘦。
(3)监测血糖,合理用药,预防低血糖发生。
循证支持: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控制饮食和运动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的空腹血糖,因此,我们应该告诫糖尿病患者重视生活方式的干预。
从运动形式来看,不管运动形式和运动强度如何均可显著减少腹部脂肪,但从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的降低来看,高强度运动的效果最好,应告诉患者应在自身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采取高强度运动。
从运动时间来看,不同运动模式对餐后90分钟时血糖的影响有显著差异,餐后运动组比餐前运动组在这一点的血糖会更低。
体重增加/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驱动因素。在研究中减重15kg以上组的36名受试者中有31人缓解,缓解率为86%,因此从减重的角度来说,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有更多获益。
另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肌肉衰减综合征,而低体重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显著增加,因此糖尿病饮食和运动治疗方案的制订要因人而异,对于消瘦和存在明显肌肉衰减的患者需要从饮食营养上给予支持,同时增加抗阻力运动。
推荐二:主食定量,粗细搭配,全谷物、杂豆类占1/3▲▲关键信息:
(1)主食定量,按需摄入。
(2)全谷物、杂豆类应占主食摄入量的三分之一。
循证支持:
有一些食物会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有些能降低相关风险,其中对膳食纤维有较多研究。
在能量相同的情况下,燕麦餐(GI相对较低)与普通饮食相比并未对餐后血糖和胰岛素有显著作用,但是研究发现其有降低血脂的效果。
此外,可建议糖尿病患者选择豆米饭,用富含淀粉的豆类替代部分主食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很有帮助。
推荐三:多吃蔬菜、水果适量,种类、颜色要多样▲▲▲关键信息:
(1)餐餐都有新鲜蔬菜,烹调方法要得当。
(2)每日蔬菜摄入量克左右,深色蔬菜占1/2以上。
(3)两餐之间适量选择低升糖指数水果。
循证支持:
蔬菜、水果的总摄入量与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
有研究表明,糖化血红蛋白、BMI(身体质量指数)、TG(甘油三酯)和腰围随着绿叶菜摄入量的增加而降低,蔬菜摄入量也与糖化血红蛋白也呈负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不同水果摄入量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BMI、TG、SBP(收缩压)在8年间的变化监测,结果显示:
水果摄入量高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
进一步研究发现,低GI(升糖指数)水果摄入越多,尤其是黄酮含量较高的水果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更明显。
因此,糖尿病患者的水果选择也是有讲究的,建议选择低GI、黄酮含量较高的水果。
推荐四:常吃鱼禽,蛋类和畜肉适量,限制加工肉类▲▲▲关键信息:
(1)常吃鱼、禽,畜肉适量,减少肥肉摄入。
(2)少吃烟熏、烘烤、腌制等加工肉类制品。
(3)每周不超过4个鸡蛋,不弃蛋黄。
循证支持:
从预防和控制2型糖尿病的角度出发,需要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