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查出胃增生息肉,会不会癌变?
胃上的息肉可以长得很大而不被患者察觉,多在胃镜检查时发现,发现这样的“病灶”,需及早诊疗,清除隐患。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系统的了解一下,什么是胃增生性息肉?癌变的可能性有多大?又该如何预防?
什么是增生性息肉?
胃息肉大体上分为2种,一种叫腺瘤性息肉,另一种叫增生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约占胃息肉的75%~90%,是炎性黏膜增生形成的息肉样物,并非真正的肿瘤。
?腺瘤性息肉:多与基因突变有关,可能是由于外界或环境因素改变而导致多个基因改变造成的。
家族性息肉则有家族史或遗传的可能,胃窦多发增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主要是胃粘膜里隐窝上皮的增生,隐窝扩张造成的。
目前认为,增生性息肉跟胃粘膜受到各种刺激后发生的慢性炎症反应有关,比如胃里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自身免疫性胃炎等。
增生性息肉会不会癌变?
胃息肉常无临床症状,诊断较为困难,多数是在胃镜检查时被偶然发现。
发生炎症时则有胃炎样症状,出现上腹部疼痛、饱胀、恶心嗳气食欲不振胃灼热、腹泻等。
胃增生性息肉占到各种胃息肉绝大多数,是很常见的胃息肉类型。它是一种良性病变,由增生的胃小凹上皮及固有腺体组成,细胞分化良好。
有时伴有间质增生和排列紊乱的平滑肌束,一般可发生多。但很少发生肠化和异型增生,癌变率极低仅0.3-2%左右。
怎么治疗和预防?
1、改善生活习惯
增生性息肉往往跟胃受到的慢性炎症刺激有关系,首先要避免或减少各种对胃的刺激。
比如饮食作息规律,不吃过于刺激的食物以及不好消化的食物,或者是吃了胃会不舒服的东西也尽量少吃,戒烟限酒。
2、根除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是发生息肉的诱因之一,有证据表明,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后息肉会消失或缩小。
3、切除
一般认为,内镜检查时发现息肉要立即切除,并作病理分析,对于比较大或数目比较多的息肉,可择机切除,并定期随访。
4、定期体检
我国是胃癌大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占了全球的一半以上,每分钟就有1位胃癌患者死亡,以下人群需及时做胃镜检查:
?年龄大于40岁,男女不限;
?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
?患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胃部疾病患者;
?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
?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食高盐、烧烤、腌制食品、重度饮酒等)。
关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