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英擅长于消化系统疾病与免疫系统疾病,肾脏,风湿,痛风类的诊疗,从小生长在医药世家,其外公为大理州名老中医李金山,受其言传身教,打下了坚实的中医中药功底。年开始学习西医学并在此期间师承中华老字号洪光保元堂段洪光老先生学习中医药,年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是医学及药学双硕士。杨洪英为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云南女医师协会肝胆脾胃病专业分会主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理事。从事消化系统疾病诊疗长达28年之久,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及诊疗经验。
如今,肠息肉成为常见病
大家好像都知道一点
但是对肠息肉还是有一种朦胧的感觉
特别是对于肠息肉的切除还是有疑问的
“需要切除息肉吗?”
“所有息肉都可以在内窥镜下切除吗?”
切不切?怎么切?让我们来看这篇文章!
01
要切除的息肉类型
据初步研究,大肠癌的发生有一个三部曲:先在肠内有一个息肉,息肉慢慢变成腺瘤,随着腺瘤的生长慢慢癌变。这个过程大概需要10~15年。
但是!不要怕,不是每一个息肉都会在10~15年内变成癌症。
哪种肠息肉癌变风险高以及是否需要切除,是跟肠息肉的病理类型有关系的。这个类型不是根据肠镜来看的,而是从息肉上切下来的病理做活检才能知道的。
腺瘤性息肉:不能自行消退,吃药没用,有致癌风险。目前被认为是“癌前病变”,这种息肉需要切除。
炎性息肉:这种息肉也被称为“假息肉”,是炎症的一种表现。一般这种息肉不会癌变,不需要切除。但是,结肠镜检查和活检应该定期进行。
增生性息肉:一般认为这种息肉长期发展为腺瘤性息肉,也建议切除。但是这种息肉的风险比腺瘤性息肉低很多,不用太担心。
遗传性息肉:又称遗传性息肉病,是一种肠道内有多个腺瘤的遗传性疾病。但是,不是先天性疾病。一般出生时肠道内没有腺瘤,往往随着青春期的发展逐渐出现。
02
哪种是可以内镜下切除的?临床上,当大多数患者通过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时,如果息肉尺寸小、形状好,经内窥镜医师评估后,将直接在内窥镜下切除。手术时间短,不用再预约肠镜。如果不需要手术,术后恢复快,费用少,痛苦少,减少患者的恐惧和焦虑。
总之,最好能在内窥镜下取出。
精选了几种常用的内窥镜息肉切除术,让大家感受一下手术过程。
肠息肉钳除术:通过结肠镜插入通电的热活检钳,打开钳的钳口,夹住息肉,利用通电后电能产生的热量将息肉切除。切除的息肉标本送病理检查。
适用于微小息肉的切除,息肉直径>5mm时切除后可能会有残留。
肠息肉电切除术:通过结肠镜插入通电的PSD圈套器,圈套器放置在息肉的基部。圈套收紧通电后,利用电能产生的热量将息肉切断。切除无蒂息肉前,需在息肉下注射生理盐水。
适用于各种大小的有蒂息肉,以及直径<2cm的无蒂息肉。
透明帽法切除:将圈套器置于透明帽内,将息肉对准透明帽,用负压将息肉吸引到透明帽内,然后用高频电拧紧圈套器去除息肉。
适用于直径<2cm的平坦息肉。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在标记病变并在息肉下注射液体以抬起病变后,需要切割和分离患病的粘膜,这是所有切除中最复杂的一个。
适用于直径>2cm的息肉。
03
这些肠息肉需要手术切除并非所有肠息肉都可以在内窥镜下切除。如果肠息肉是癌性的或被怀疑是癌性的,尺寸大或数量多,或肠息肉病,则需要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
当早期发现肠息肉时,
由于息肉体积小,没有恶性转化
我们可以选择在内窥镜下取出
所以建议40岁以后开始结肠镜检查
“杀死”摇篮中的珊瑚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