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英院长科普视频
韩英,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主任,医院副院长。荣获“国之名医-卓越建树”荣誉奖、现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专科建设与医学人文协作组组长、全军消化病学专业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内镜学会原常委、国家和北京市劳动能力鉴定医疗专家组成员。曾经三次留学美国、日本,熟练掌握英文、日文两门外语,在国际学术交流的舞台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她擅长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特别是疑难病例诊疗以及消化道肿瘤筛查、早诊早治与炎症性肠病的基础与临床诊治。
韩英教授从事消化临床工作40余年,成绩突出,参与制定多项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指南(共识),执笔撰写我国“大肠肿瘤伺机性筛查”共识意见。主编了《大肠肿瘤早诊早治问》等书籍。多次深入基层及边远地区义诊、巡诊,培训等;参与编写、审核以及录制了数百个消化系统疾病科普视频及词条(在手机百度及百科词条中可搜索浏览),深受患者及基层医生的好评。共发表学术论著余篇,主编专著8部,参编10余部。
科普·内容
1、什么是结肠癌
2、结肠癌的病因
3、结肠癌的症状
4、结肠癌的治疗
8月29日,美国电影《黑豹》主演查德维克·博斯曼(ChadwickBoseman)因肠癌不幸逝世,年仅43岁。
▲查德维克·博斯曼的最后一条Twitter
据悉,博斯曼已患结肠癌长达四年的时间,期间电影的拍摄都是在手术和化疗间完成。他的离去,让众多粉丝扼腕!我院不少专家也在朋友圈中纷纷留言:
如果博斯曼的结肠癌是早期发现,治愈的几率是很高的,可惜他发现的时候已经是第三期(中晚期),抗癌四年离世。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肠镜检查要:提早做!提早做!提早做!
保持健康,从“肠”计议!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结直肠癌发病率也在不断攀升。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目前,相当一部分患者确诊时对属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较低。但是如果能做到早期发现,90%的结直肠患者经过规范化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40%以上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癌症死亡率的关键。结直肠癌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症状,一般从发现到晚期,要经历10年左右的发展期。越早发现,越易治疗,40岁以上患者要加强疾病筛查意识。
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肠镜的精细检查和管理就是保证肠道健康的关键环节。
通过肠镜检查,可以:
①发现没有症状的较早期阶段的肠癌,以便得到较及时的治疗;
②发现早期肠癌,部分可以进行单纯的肠镜下切除而免除了手术治疗的创伤;
③发现癌前病变,如腺瘤性息肉等,并进行肠镜下切除,从而阻断了其向肠癌发展的过程,达到防癌的目的。
肠镜检查是诊断大肠癌的金标准
对于大肠癌高危人群,建议从40岁起每3年接受一次肠镜检查。其中有家庭遗传史的人群,尤其需要尽早进行检查。
非高危人群,对于40岁以上,出现以下症状如大便性状改变(大便形态异常,大便带血等),阵发性腹痛,排便习惯突然改变(如排便次数增加、排便不尽感),老年人突发“便秘”等,尤其是有癌症、肠息肉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医院接受肠镜检查。
而50岁以上人群,则应每三年检查一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大肠癌患者获得高治愈率的重要因素。
医院消化内科
医院医院重点发展学科,学科带头人为全国知名消化内科专家韩英教授和周平教授。设有消化门诊、消化专家门诊、内镜诊治中心、消化科病房及消化科实验室。科室人才济济、实力雄厚。消化内科主要治疗各种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疾病。
目前,我院消化内镜中心拥有奥林巴斯系列胃镜、结肠镜、单气囊小肠镜、超声内镜(包括经内镜超声探头)、放大胃肠镜、十二指肠镜、胶囊小肠镜、磁控胶囊胃镜等内镜设备。
医院消化内科开展的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术(内镜黏膜切除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内镜下切除技术(STER和EFR),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食管肌切开术(POEM),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及相关诊疗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内镜下逆行性阑尾炎治疗(ERAT),小肠镜的临床应用技术,消化道出血的镜下治疗等技术,均是微创理念手术,创伤小、恢复较快,为更多不宜开刀的患者带来希望。
消化科胃肠镜检查、消化道早癌筛查
预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