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西游记》作者之争的来龙去脉
张晓康
关于《西游记》的作者之争,最早应该要追溯到元代。由于元明时期直至清顺治初年流传于世的神话故事版本《西游记》均未署名,因此其作者之悬疑,就成为了后世《西游记》研究学者探求的热点问题之一。笔者按时间顺序,将学术界关于《西游记》作者之争的来龙去脉,作如下简述。
近代学者胡适先生在其所著的“《西游记》考证”中称,南宋时期的说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就已有十七章“颇似后世小说的回目”,“完全是神话的,完全脱离玄奘取经的真故事了。”而且还称“这部书确实是《西游记》的祖宗。”但是,这部被胡适先生称作“《西游记》的祖宗”的南宋说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没有其作者署名,故无作者之争。
历史上的《西游记》作者之争,最早要追溯到元代。据元代柠棵道人秦志安所撰《金莲正宗记》卷之三竟“长春邱真人”条中记载:“所有歌诗、杂说、书简、论议、直言、语录,曰《墦溪集》、《呜道集》、《西游记》,近数千首,见行於世。”元末明初文学家、史学家陶宗仪所著元朝史事札记《辍耕录》卷十中记载:“丘真人大宗师长春真人,姓丘氏。名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而曰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已上见《蟠溪集》、《鸣道集》、《西游记》、《风云庆会录》、《七真年谱》等书。”不过,从元代至清顺治末年以前,由于流传于世的各种文体及版本的《西游记》均未署名,故无作者之争。
清顺治末至康熙初年间,澹漪子汪象旭、笑仓子黄周星等在笺评《西游证道书》之后,遂称发现元天历己巳年(公元年)元代著名学者虞集在《西游证道书原序》中称《西游证道书》是“邱长春真君所纂”,并以元代史学家陶宗仪《辍耕录》卷十“长春真人邱处机”条中记载有“《西游记》”一书为依据,宣称《西游证道书》是长春真君邱处机所作,故自清康熙年间出版的《西游证道书》和《西游记刊本》等,均署名为元代“长春真人邱处机著”。不过,元代人秦志安《金莲正宗记》和陶宗仪《辍耕录》中所记载的书名都是《西游记》,而非清代澹漪子汪象旭、笑苍子黄周星等人所称的《西游证道书》。因此,自从清康熙年间《西游证道书》和《西游记刊本》均署名为元代“长春真人邱处机著”之后,随即有一些《西游记》研究学者对其版本及作者问题提出了诸多质疑。
清乾隆年间,大学士纪昀发现《西游证道书》和《西游记刊本》中有多处描述“皆同明制”,故断定“《西游记》为明人依托无疑”(引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九“如是我闻三”)。此说一出,遂将《西游记》作者定格于明代。随后,清乾隆考古学家淮安人吴玉搢发现《天启淮安府志·艺文志一·淮贤文目》“吴承恩”条中有“《射阳集》四卷□册,《春秋列传序》,《西游记》”等记载,在此书《人物志二·近代文苑》中,还有“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复善谐剧,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的相关记载。吴玉搢还在《山阳志遗》卷四中称:“书(即《西游记》)中多吾乡方言,其出淮人手无疑。”清代淮安人阮葵生在《茶余客话》卷二中则称:“观其中方言但语,皆淮上之乡音街谈,巷弄市井妇孺皆解,而他方人读之不尽然,是则出淮人之手无疑。”虽然清乾隆年间的淮安人吴玉搢、阮葵生等将吴承恩与《西游记》联系在了一起,但他们并未具体指出《西游记》中哪些是“他方人读之不尽然”的“吾乡方言”,故因缺乏说服力而认同者甚少,因此《西游证道书》和《西游记刊本》仍署名为“长春真人邱处机著”。
清乾隆六十年(公元年),著名史学家钱大昕在苏州元妙观所收藏的《正统道藏》中发现,并抄出了邱处机弟子李志常所撰《长春真人西游记》,以证明元代史料中所载长春真人邱处机作《西游记》为元末明初史学家陶宗仪《辍耕录》中的误录之后,随即引起清代学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