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约75人被诊断患上这种癌哪些因素

结直肠肿瘤这往往让人闻之色变数据显示我国每天有7.5人被诊断为结直肠癌。8月11日下午,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结直肠肿瘤筛查和干预技术项目”在医院举行启动仪式。作为首个为中国结直肠癌量身定制的筛查研究项目,当天,该项目在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同时启动,计划对人进行免费初筛,首期免费筛查已经开始接受报名,名额个。据领衔承担该项目的医院院长兰平教授介绍,此次筛查将对传统的筛查手段和最新的无创伤筛查手段进行比较,找到最适合中国人的筛查方案,在结直肠癌领域发出“中国声音”。每10个中国结直肠癌患者仅有一人获得早期诊断我国每天有7.5人被诊断为结直肠癌。在北上广津等大城市,结直肠癌已跃居居民常见肿瘤的第二位。与十年前相比,广州居民大肠癌的发病率上升了50%,已达34/10万。目前已知多数的结直肠癌是由良性病变腺瘤演变而来,平均需要7-15年,患者完全有机会早发现早治疗。早期结直肠癌五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进展期肿瘤五年生存率则不足70%。如能在息肉阶段便将其切除,则可避免进展成癌症,不仅创伤小、痛苦轻、治愈率高,而其能够大大节约治疗费用。据著名结直肠癌专家、中山六院首任院长汪建平教授介绍,美国近几十年来结直肠肿瘤导致的患者死亡率下降了约一半,其中主要归功于筛查的广泛开展。而在我国,由于筛查并未广泛开展,结直肠肿瘤的早期诊断比例约为14%,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近40%的早期诊断比例。据中山六院副院长王磊介绍,以往的指南中均推荐“高危问卷调查”和粪便潜血试验作为初筛方法,肠镜检查作为筛查的“金标准”。然而,通过问卷调查筛查出结直肠癌患者的准确性极低,且耗费大量人力成本,通过粪便潜血试验能揪出结直肠癌的特异性也仅为50%,而肠镜因检查过程不容易为市民接受,筛查依从率低于30%,在“拦截”肿瘤中发挥的作用有限。另一方面,肠镜需要医生来操作,而在我国,短期内无法培养出众多的内镜医生来满足人群筛查需要。王磊指出,一种检查方法用于临床癌症筛查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敏感性、特异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前两者可以相对准确灵敏地发现某种癌症以及癌前病变。安全性意味着筛查没有明显副作用。同时可操作性,经济方便,可以用于大量人群的筛查。案例:50岁男子以为是痔疮,结果查出结直肠癌!50岁的天河区居民黄生(化名)有多年的痔疮病史。从今年初开始,黄生偶然间发现,大便时掺杂的几丝血迹从过去的颜色鲜红变得颜色发暗。起初他不以为意,觉得这种变化跟吃得热燥导致“上火”有关,便去药店买了痔疮膏用。然而,以往管用的痔疮膏这回不“灵”了,大便出血一直不见好转,且出血量有所增加。由于工作繁忙,黄生并未把这事放在心上。最近几个月,他发现便血越来越多,且拉完大便似乎还有便意,肚子也开始发胀。然后到中山六院就诊,被诊断为结直肠癌。在医生的提醒下,黄生才回想起半年前的诸多异常,医院看病。“早一点发现癌变踪迹,不仅意味着治疗效果和生存机会大大提高,也意味着花费可能更少。”在主讲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名医大讲堂”时,结直肠癌专家、中山六院副院长王磊特别强调,在属于癌前病变的腺瘤阶段,可以通过内镜筛查并进行切除,五年生存率为%,治疗费用在1万元以下。这时进行干预,可降低肠癌发生率。而从腺瘤阶段进入早期肠癌阶段,则可接受微创手术进行切除。术后病人的五年生存率超过90%,治疗费用约为3万-5万元。这时干预,还可提高肠癌治疗效果,降低肠癌死亡率,相当多的早期病人依旧有治愈的机会。而一旦进入进展期肠癌,能采取的干预手段则只有“手术+化疗”,患者五年生存率小于70%,治疗费用则超过10万元。首期名志愿者将获全程免费筛查这次启动的科研项目,将首次对我国结直肠肿瘤筛查领域的领军机构和“最强大脑”们吹响“集结号”。兰平教授表示,该项目的目标是将中国肠癌筛查的灵敏度从目前的64%提升到85%,癌前病变腺瘤的筛查灵敏度从41%提升到55%,并将制定新的《中国结直肠肿瘤筛查与干预指南》,最终提高肠癌的早诊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获悉,“中国结直肠肿瘤筛查和干预技术项目”将同时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和浙江进行,计划惠及5万国人,优惠金额达万元。除科技部拨发多万元资金外,余下费医院、企业支出。项目将对首批名志愿者全程实施免费筛查,包括粪便潜血检查、肠镜等传统筛查项目以及粪便基因筛查、血液基因筛查等新型筛查项目。首期研究将比较各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从中挑选出最优的筛查手段,用于余下4.88万人的筛查。第二批筛查对象将获得免费初筛。医院参与该研究,分别是医院、医院、医院。此外,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浙江大医院、上海市疾控中心、广州市康立明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上海伯豪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等也参与这项研究。据中山六院胃肠病学研究所副所长邹鸿志教授介绍,欢迎45岁以上有结直肠癌风险的人士报名参加本次结直肠肿瘤筛查研究。在筛查过程中,问卷评估和粪便检查均为免费项目。有意报名者请编辑短信(姓名、性别、年龄、手机号码),发至进行预约登记。据了解,医院将获得首批全程免费检测名额共计个。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有多高?对表可自测王磊指出,七类人属于肠癌高危人群,在40岁以后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每年进行一次大便隐血试验检查,每3~5年接受一次纤维肠镜检查。1老年人大肠癌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递增而越来越高,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更要警惕。2喜不良饮食的人喜欢吃荤、不喜蔬果的人是肠癌的高危人群。高热量、高蛋白、低纤维素的饮食,已经明确为不良饮食,极易诱发肠癌的发生。3吸烟的人研究证实吸烟者比非吸烟者死于结肠癌的风险性要高34%,烟龄越长越危险。4饮酒的人研究表明,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每日摄入酒精量多于30克(包含)将增加罹患大肠癌的风险。5有肠癌、肠息肉家族史的人20%~30%大肠癌患者有家族史,10%~15%大肠癌患者为遗传性大肠癌。另外,有大肠息肉家族史的,也是肠癌的高危人群。6有大肠癌癌前病变者7有炎症性肠病的患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容易发生肠癌。王磊强调,有大肠癌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推荐尽早前往大的肿瘤中心就诊,通过家族史的详细询问和一些必要的检查,包括基因检测,来判断是否具有遗传倾向。如果有遗传倾向,则按照特定的遗传性肿瘤的随访方案密切随访。如果没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则按照高危人群的筛查方案进行随访。来源:广州日报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任珊珊通讯员简文杨、陈钰锋编辑:广州日报全媒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huz.com/jcrzz/133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