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左半结肠炎,口服+局部应用5-ASA联合治疗优于单一治疗
③全结肠炎,根据直肠症状,最好选择口服5-ASA联合局部使用5-ASA或糖皮质激素
a.如果经2-4周的5-ASA治疗无反应,则应口服激素治疗,可口服泼尼松40-60mg/d,2-3周起效,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
b.通常每7-10天减2.5-5mg;每日20mg后,减量要缓慢,减至10mg/d后,通常维持治疗4-8周后停用。减量或停用激素后加用SASP或5-ASA制剂进行维持治疗
2.中度溃结可用上述剂量水杨酸制剂治疗,不佳者改用激素3.重度溃结一开始应使用较大剂量的激素①未用过口服激素者可口服泼尼松40-60mg/d;也可直接静脉给药.
②已用过口服激素者,静脉滴注甲泼尼松龙40mg/d,或氢化可的松-mg/d,疗程一般10-14天
③病情控制后改为口服泼尼松40mg/d,而后逐渐减量至停药,疗程半年
④如大剂量激素治疗7-10天无效,可考虑使用环孢素(每天2-4mg/kg),持续静脉滴注,用药期间严密监测血药浓度
⑤对合并有高热、白细胞增多、腹膜炎体征或中毒性巨结肠的患者,可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多选用三代头孢菌素和甲硝唑
⑥加强对症支持,监测脉率排便频率、C反应蛋白、腹部平片等,静脉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纠正和预防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必要时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以降低血栓栓塞的危险。
⑦抗胆碱能药、止泻药、非甾体类抗炎药和阿片类药有促发结肠扩张的危险,应停用
4.对于慢性活动性或激素依赖型溃结患者,免疫抑制剂往往有效。该类药物发挥作用的时间在3-6周,最大作用在3个月,治疗时间一般不超过1-2年。
总结1.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选用SASP或5-ASA治疗,如磺胺过敏或SASP有毒副作用者则应选用5-ASA;疗效不佳者改为口服激素
?位于左半结肠患者,可给予5-ASA或激素灌肠治疗
?病变累及全结肠亦可一开始即予口服激素治疗
2.重症患者除积极支持疗法外,常先静脉使用激素后改口服,足量治疗7-10天症状无改善考虑环孢素静滴或手术治疗激素疗效不佳或激素依赖的慢性持续型患者,加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治疗维持缓解:除初次轻度发作或病变局限,且经初始治疗获得完全缓解的患者外,推荐所有患者接受维持治疗
?尤其是左半结肠或广泛性溃结和一年复发一次以上的远段结肠炎患者
?缓解期患者以SASP或5-ASA制剂维持治疗为主,维持剂量减半
?激素不推荐用于维持治疗治疗药物的选用二、克罗恩病的治疗1.活动期的治疗
(1)轻度发病部位在结肠时,可以用SASP4~6g/d或5-ASA制剂4g/d,分3~4次服用;病变局限在回肠末段、回盲部或升结肠者,可选肾上腺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治疗。对上述治疗无效的轻度活动性克罗恩病患者按中度处理。
?对SASP无效或不能耐受者也可试用甲硝唑或环丙沙星口服
?若无反应可口服激素治疗,泼尼松40-60mg/d,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
(2)中度克罗恩病的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常用泼尼松40~60mg/d,分2~3次口服,用药10~14天,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至停用。当激素无效或激素依赖时加用硫嘌呤类药物或甲氨蝶呤,这类免疫抑制剂对诱导活动性克罗恩病缓解与激素有协同作用,但起效慢,因此其作用主要是在激素诱导症状缓解后继续维持撤离激素的缓解。AZA与6-MP同为硫嘌呤类药物,两药疗效相似,对该类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者可考虑换用MTX。AZA每日的剂量范围在1~3mg/kg,根据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剂量调整,从低剂量开始,每4周逐步增量,至有效或外周血白细胞下降至临界值或达到当地推荐的目标剂量。
(3)重度克罗恩病应口服泼尼松(40-60mg/d)进行治疗,临床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直至停药。如无反应改为静脉给药
?若大剂量激素治疗无改善,可同时使用AZA或6-MP
?生物制剂infliximab诱导缓解有效
?合并感染或脓肿时,应给予广谱抗菌药物或环丙沙星和(或)甲硝唑
(4)慢性活动性或激素依赖性克罗恩病,如不能立即手术,应考虑免疫调节剂治疗,硫唑嘌呤或6?巯基嘌呤往往是一线选择药物,特别适用于有瘘管的患者
2.维持治疗:单用泼尼松和SASP往往无效,主张使用5-ASA或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前者副作用小,但缓解效果有限,后者有效维持缓解,但因毒性而作为二线用药
3.特殊类型克罗恩病治疗(1)口腔病变:氢化可的松或硫糖铝的凝胶局部用药,可取得较好疗效
(2)累及胃、十二指肠:可用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硫糖铝等能使症状部分或完全缓解。中至重度患者可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3)肛周出现急性化脓性感染、肛周或直肠旁脓肿时,应进行外科引流
(4)非化脓性慢性瘘管应以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或infliximab等内科治疗为主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治疗:
两者在治疗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克罗恩病较溃疡性结肠炎难以缓解,并发症较多,在治疗上免疫抑制剂应用及手术机会较多
特殊患者用药
老年人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与年轻人差别不大,但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应慎重选用。儿童炎症性肠病多发生于3~13岁,轻度患者可选用SASP或5-ASA制剂,SASP从小剂量每天25~40mg/kg开始,按病情需要可逐渐递增至每天50~75mg/kg,过敏者选用5-ASA;中度患者在应用SASP或5-ASA的基础上联合或单用糖皮质激素,剂量为每天1~2mg/kg,症状缓解后,每1~2周减量2.5~5mg;重度患者上述治疗不佳时,还可合用免疫抑制剂,如AZA每天2mg/kg、6-MP每天1.0~1.5mg/kg。要尽量避免在疾病活动期受孕,一般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诊治措施均适宜妊娠期患者,但应尽量减少放射线检查,应用免疫抑制剂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治疗量的氨基水杨酸制剂和糖皮质激素于孕期和哺乳期尚属安全,抗生素中头孢菌素、青霉素等在孕期使用也较安全。本文为“卢药药有话说”原创,如有内容转载,请标明来源
文章来源于众多药理学期刊
参考十二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药理学》、第四版《临床药物治疗学》、科学出版社第四版《药理学》、《药物毒理学》等教材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开启问题征集环节,与我直接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