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了结肠息肉,
我们该如何正确应对呢?
结肠息肉,是肠道黏膜突向肠腔内的一种局限性隆起的赘生物。凡从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结肠息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息肉主要分为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多出现在中年以后,大约有25~80%的发生率。
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包括病理)检查并在肠镜下进行干预治疗。
可以单个发生,也可以是数个、数十个或更多发生,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通常无特殊不适症状,在体检行肠镜筛查时被发现。
发现结肠息肉怎么办?
首先,一定要引起重视。
一旦发现息肉,必须尽早治疗。
内镜医师会根据镜下表现及前期可能有的结肠息肉活检报告,依据其所在部位、有无蒂、大小及恶性潜在性选择合适的术式,完成内镜下息肉治疗术。
某些范围广、体积大、在内镜下切除有困难的,仍需外科手术或腹腔镜治疗。
切除息肉之后,也要定期复查。
“早发现、早治疗、定期复查”
由于息肉演变成癌的过程非常漫长,如果能在萌芽状态就予以切除,就能有效阻断它的癌变之路。
退一步讲,即使癌变了,如果能早些时间发现,只要没有转移,手术切除后治愈率高达95%。
等到了晚期,癌细胞会离开结肠、直肠和小肠的薄壁组织,直接进入血流,可在人体内迅速扩散,晚期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往往低于20%。
如果伴有肝脏或肺的广泛转移,单纯手术就比较困难,即使采用很强的化疗、或靶向治疗,五年存活率也仅有10%左右(最近有报道可达到30%)。
所以,早发现早治疗,刻不容缓!
肠镜检查是早期发现肠癌及息肉最有效的方法,
以下高危人群需要结肠镜筛查:
①大肠癌高发区年龄超过40岁者;
②有肠道症状的人群。如反复黑便、排便习惯改变,或大便潜血阳性而上消化道检查未能发现病变者,还有排便异常如慢性腹泻或长期进行性便秘的人群;
③一级亲属中有大肠癌或腺瘤病史的成员;
④炎症性肠病(克罗恩和溃疡性结肠炎)等药物治疗后者;
⑤大肠癌或息肉手术后或内镜治疗后者;
⑥有盆腔放射性治疗和胆囊切除史者。
⑦符合以下任意2项者:
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酷爱高蛋白高脂肪食品、长期久坐缺乏运动者等。
结肠镜检查前后注意事项:1、平时有便秘者,请于检查前2天开始进食流质无渣食物;无便秘者,请于检查前1天进食流质无渣食物;一般无渣食物包括:粥、面、豆腐、鸡蛋、鱼等;其它未提及的食物尽量不进食。
2、女性行结肠镜检查需要避开月经期。
3、结肠镜检查当天,在检查前不能进食,请于早晨7时开始服用泻药。
4、服用泻药方法:聚乙二醇散3盒(30小包)溶于毫升白水内饮用,2-3小时内饮完。饮用过程中必须走动以促进肠道排空,为避免呕吐或清洁不净,饮用时必须匀速,约每半小时-毫升左右。
5、无痛结肠镜检查需使用镇静、催眠药物,检查当天需要有人陪同,检查者24小时不能驾车。
6、结肠镜检查完后可能会有头晕表现,请于内镜室外休息,待医院。
7、结肠镜检查后请于内镜室外等候领取报告。
8、结肠镜检查完1小时后可以进食流质食物,不能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结肠镜检查完后如有任何不适请与医生联系。
另外,保持饮食清淡,多吃些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肉类海鲜、煎炸熏烤以及过于辛辣的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还要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预防大肠息肉的产生。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