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是世界肠道健康日,在众多肠道疾病中,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包括便秘型、腹泻型、难言的不舒服感等。
IBS主要症状:
IBS以反复发作的腹痛、腹部不适为主要表现,伴有以下2项或2项以上表现:
?腹痛和排便相关;
?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的改变;
?发作时伴有粪便性状改变。
如有些人会不明原因的肠胃不舒服,晚上没胃好第二天拉肚子,情绪不好拉肚子,长途开车前一定要蹲几次厕所,吃冷冻食物肚子不舒服等,慢慢会自行消失,都属于此类肠易激综合症的症状。
引起IBS-C的各种病理生理机制较为复杂,胃肠道动力异常和内脏高敏感是主要的病理生理基础。
?胃肠道动力异常:胃肠道动力不足、肠内容物在肠道特别是结肠存留时间延长、水分过度吸收,导致粪便干硬,是产生便秘的主要机制之一。IBS患者除结肠动力降低外,还存在移行性复合运动和时相运动等动力紊乱。
?内脏高敏感:由于外周或中枢的神经元兴奋性增加,患者胃肠道在较低的容量和压力等刺激下即出现不适,甚至疼痛,即内脏高敏感。内脏高敏感是IBS患者产生疼痛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
?植物神经系统失调。
同时,其它多因素,如肠道微生态失衡、肠道感染和免疫因素、精神心理因素也参与IBS发病。
对IBS的应对的两大法宝:
一是生活方式调整:避免诱发或加重症状的食物,调整相关的生活方式对改善IBS症状有益。比如限制富含FODMAP成分的食物,以及高脂肪、辛辣、麻辣和重香料的食物摄入,同时避免摄入含有该过敏原成分的食物。减少烟酒摄入、注意休息、充足睡眠等行为,每周3~5次高负荷的体格锻炼,也能阻止IBS症状恶化。另外,通过认知治疗使患者对疾病正确认知,以及针对治疗策略的良好沟通,有助疗效提高。
二是药物干预:急性发作的时侯对症用药,长期调理可以适当的补充益生菌、益生元及维生素,逐步改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
对于大部分的应激综合症患者,坚持长期的动动+益生菌+B族维生素,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