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息肉变身大肿瘤已司空见惯,因此,常有胃肠外科医生劝诫:切除大肠息肉远离大肠癌。不过,一刀子切掉息肉就可以把问题都解决了吗?
1.真实病例
赵某在六年前因便血查出乙状结肠息肉,经切除活检发现是腺瘤样息肉。她切除了肠息肉,没有再出现便血,就以为万事大吉了,亦不作复查。结果上个月,赵某再次出现便血,检查显示大肠息肉复发,并且发生癌变。这种肠息肉是癌前病变。
2.息肉的介绍
数据显示,70%以上的大肠癌与肠息肉有关。大肠息肉是一种长在结肠黏膜层的赘生物,简单来说就是肠道多了一块本不应该存在的小肉粒。息肉喜欢扎根在直肠及乙状结肠,也可以在结肠上长得漫山遍野。
大肠息肉常分为增生性息肉、腺瘤样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前两者较为常见。专家表示,增生性息肉一般不会癌变,而腺瘤样息肉被定性为“癌前病变”,特别需要大家引起重视。
大肠息肉患者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可仅仅表现为腹痛隐痛等不适。但这一症状是与很多疾病相似,往往第一时间难以联想至肠息肉问题。
3.息肉的切除与复发
上述提及部分肠息肉可能发生癌变,因此一旦发现肠息肉,尤其是50岁以上的人群,最好及早处理。除了炎症性息肉,绝大部分息肉不可能通过吃药自行消失,仅能通过手术切除。
目前切除息肉主流的方法采用结肠镜下微创切除,创伤小,恢复快。切下的息肉建议送去活检一下,目的是为了明确息肉的性质。恶性的话就需要进一步治疗,良性的也要定期复查。
大肠息肉摘除后还可能再长。病例中的赵某息肉手术后不复查,就无法及时获知息肉复发,结果错失了阻断癌变的良机。研究发现,65-75%息肉切除后又有了新生或复发的息肉,必须再次切除。
4.息肉复发的危险因素
对于肠道息肉复发,是手术的局限性决定的。大于1cm的息肉,采用微创有可能切除不彻底,息肉的残端会复发长出息肉,局部复发率可达10—35%。
除了手术切除不净之外,病人的以下行为特征,也容易引起息肉复发:
(1)与患者易长息肉的体质密切相关;
(2)肠息肉家族史,基因突变;
(3)肥胖或患有高血脂;
(4)经常吃高蛋白、低纤维的饮食,大量摄入红肉。
5.切除息肉后复查不能少
肠息肉摘除后不要掉以轻心,必须定期随访,进行肠镜复查。就目前来说,肠镜检查是及时发现息肉复发,也是预防肠癌的最有效手段。一般来说,炎症性息肉切除后可以3-5年复查一次;腺瘤性息肉则建议每半年复查一次。
部分内容引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