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大咖视频
大咖小传
王颖王颖医院(医院、南京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江苏省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委员、江苏省预防医学会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康复医学会消化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全科医疗分会常务委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临床工作29年,擅长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疑难危重症抢救,熟练掌握消化内镜诊治技术,尤其在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老年营养支持、小肠疾病诊治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在专科医疗实践的同时积累了大量针对个人及家庭的健康管理经验,特别是老年患者的慢病管理及康复支持。图源视觉中国
在确诊之前,肠癌至少给过你5~10年时间在我国癌症发病率的排行榜上,肺癌、乳腺癌、胃癌,第四个就数到了结直肠癌。王颖主任提醒,目前我国结直肠癌的早诊率仍然不理想,近一半结直肠癌患者首次诊断即为晚期或者由于术后复发转移而进入晚期疾病的状态,而晚期肠癌的5年生存率仅12%。事实上,结直肠癌是为数不多的可防可治的肿瘤。王颖主任解释,首先,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是明确的,大部分的结直肠癌都是从肠息肉演变而来的,大致会经历腺瘤、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腺癌、晚期腺癌的过程。这个过程非常漫长,至少需要五到十年,甚至有二三十年时间,结直肠癌发生的漫长过程给了我们去发现它们的机会。只要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息肉或癌前病变并在内镜下切除,就可以把癌症扼杀在摇篮里。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大规模的早期筛查能够有效控制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年到年的25年间,美国肠癌发病率下降22%,其中50%就归功于肠癌早筛;死亡率下降26%,其中53%归功于肠癌早筛。年过四十,把肠镜加入到体检中去王颖主任表示,结直肠癌的高发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富贵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经济水平高的地区很多人逐渐西化的生活方式,摄入高热量、低膳食纤维结构的食物造成肥胖等,都促使大肠癌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过去专属于中老年人的大肠癌,也有“盯上”年轻人的趋势。特别是许多年轻白领不仅饮食不健康,还久坐少动,更加剧了疾病的风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结直肠癌防控的关键,也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网络上流行过一句话,“没有胃肠镜的体检不是好体检”,是有道理的。王颖主任表示,抽血化验、心电图、B超、CT等项目仍然是目前大部分单位体检的“基础配置”,检查相对耗时和麻烦的肠镜基本都不会出现团体体检的项目中,这也导致出现有人刚刚体检过,却在几个月后确诊肠癌的情况。不是体检不够仔细,而是没有做对体检项目,导致了体检这张本该网住疾病的“网子”,刚开始就“破了洞”。王颖主任提醒,年过四十,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开始上升,尤其是有家族史,有肥胖、糖尿病史,有肠炎等既往肠道疾病的人群,危险性会更高。建议市民年过四十后,要将肠镜纳入到例行的体检中去。图源视觉中国
粪便DNA检测,非侵入性的筛查方法正常人每天都会有上皮细胞脱落至肠腔并随粪便排出体外,而结直肠癌肿瘤细胞由于异常增殖比正常上皮细胞更易脱落,因此结直肠癌患者的粪便中会有大量从肠道肿瘤表面脱落的异常增生的细胞和细胞成分,从而可以通过粪便DNA检测来进行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王颖主任告诉记者,在体检中,粪便检查是一个重要项目,但是很多人都不重视。粪便检测分为两大类:一类检测是否有肠道出血即粪便隐血试验;一类检测上皮细胞分子标记,即粪便DNA检测。“粪便DNA检测”目前已经在医院(医院、南京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开展,它的“大名”是“人类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就是通过粪便来检测残留的早期肿瘤或病变组织,从而预测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王颖主任表示,“粪便DNA检测”可以视作是肠镜前的一次“预检”,如果检测结果阳性,则提示有病变甚至癌症的存在,需要立即做肠镜来进一步明确。由于检测敏感度、特异度较高,同时又无创,可居家操作,适用人群较广,也特别适合各种原因不愿意或是不适合做肠镜检查的高风险人群,或是有肠道肿瘤家族史的人群。年过四十,制订体检计划要“横看看”“竖看看”四十岁,在医生眼中是一条分界线。年过四十,各种慢性疾病开始冒头,对于体检也必然要更上心。王颖主任提醒,40岁以上人群,制订体检计划时,除了基本项目,还要注意“横看看”“竖看看”。横看看,看的是自己的家族史,特别是近亲中有没有癌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竖看看,看的是自己在年龄增长中出现了哪些指标异常,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