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搜索
小夏近一周来大便带血,颜色为暗红色,包裹在成形大便外,成条形,血迹处似有压痕,有时在大便开始,有时在大便中断,量不多,大便时又没有哭闹表现。夏爸爸带小医院就诊无果,住院前几日至我院小儿外科就诊,接诊的张家军主任初步了解病情及体检后排除常见的肛门疾病导致的出血,于是联系到伏亦伟主任,通过沟通了解,伏主任建议给患儿安排肠镜检查,以了解出血原因,必要时可进行肠镜下治疗。此时小儿消化科副主任医师秦艳也正好在消化内镜中心交流,了解到此情况,也决定一并参与诊治。图片来源于网络搜索
经过前期肠道准备,按绿色通道进行安排,内镜中心成敏护士长亲自给患儿输液,并进行了适当输液补充糖水(一般情况下,为防止有糖尿病患者误用糖水,成人无痛内镜前输液是生理盐水)。无痛内镜在幼儿中的安全应用内镜中心专职负责门诊日间手术的顾政主任亲自给患儿进行术前麻醉,术中保驾护航。顾主任早有几万例无痛内镜的麻醉经验,对小儿麻醉同样也十分娴熟,我们内镜中心最小的无痛胃镜年龄是出生仅13个月的患儿。罪魁祸首浮出水面麻醉监护下进行肠镜检查小夏在睡眠中安全地接受无痛肠镜检查,伏亦伟主任在患儿乙状结肠发现一枚1.4cm大小的息肉,息肉表面已经有糜烂破溃,罪魁祸首终于浮出水面。肠道息肉导致出血
息肉切除后创面
切除的标本小儿消化科秦艳主任与患儿家属进行了详细的沟通,说明患儿出血原因及病变性质,并解释内镜治疗的安全性和必要性,即可以安全切除病变,而无需外科手术。患儿家长紧张、焦虑情绪明显得到缓解,不仅找到了原因还可以安全的治疗,同意立即进行微创手术。仅用了2分钟,伏亦伟主任在助手肖平老师的协助下,成功的切除了息肉,并在创面使用了金属夹封闭,以防止迟发性出血。很快,患儿就从麻醉中苏醒过来,也没有任何不适及哭闹表现,看到成敏护士长事先放在他手里的棒棒糖居然笑了。经过再次检查,确保安全。夏爸爸接过小夏连连感谢,返回病房继续观察和治疗。聊聊幼年息肉多发生于2-10岁,男孩多见,一般为单发,90%以上发生在直肠及乙状结肠,少数发生于右半结肠。其发生原因可能在过敏的基础上,由于硬便的损伤,慢性炎症引起。无痛性慢性便血为主要症状,一般多在粪便的表面有一条形血迹,成鲜红色,不与粪便想混,量较少,少数便后自肛门滴数滴鲜血。息肉表面有继发感染时,除便血外尚有少量粘液。有时在粪便血迹处可见一条状压痕,为息肉压迫粪便所致。低位息肉直肠指检可触及,可手法摘除,高位息肉可在肠镜下摘除。医院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展了小肠消化内镜诊疗工作,接诊的最小年龄仅13个月,主要为小儿消化道出血和小儿消化道异物,本地患儿可不必去外地即可完成就诊。近来,消化内镜中心与小儿消化内科与小儿外科协作更加紧密,小儿相关疾病均可通过绿色通道达到快捷、有效的诊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