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是源于大肠腺上皮的恶性肿瘤,又称结直肠癌。可发生在各段大肠,70%发生于左侧,尤以乙状结肠和直肠最多。全球发病率有明显地域分布差异,北美、西欧、澳大利亚和日本发病率较高,非洲及大部分亚洲地区发病率较低。
在中国,50%以上的肠癌患者是直肠癌,国内经济发达的城市,大肠癌发病率均有明显上升。其病因尚不清楚,但患病的危险因素主要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环境、和饮食结构有关,某些特殊类型大肠癌可能更多与遗传因素相关。
图片来源:摄图网正版图库
所谓危险因素,是指增加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的因素,是指疾病的发生与该因素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但是尚无可靠的证据能够证明该因素的致病效应,但是当消除该因素时,疾病的发生概率也随之下降。在病因学研究中,将这类与疾病发生有关的因素即称为危险因素。而高危因素是指与疾病发生有高度相关性的因素。
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及关系
01
曾经患有或直系亲属中
曾经患有癌前腺瘤性息肉
大肠腺瘤是结直肠息肉中的一种,也叫腺瘤性息肉或肿瘤性息肉。肠息肉是肠黏膜局部增生形成的赘生物,通俗说,就是在大肠的内腔粘膜表面多出来的一块肉。
虽然腺瘤是一种良性疾病,但也是公认的一种癌前病变。因为其一般没有临床症状,临床上只有很少一部分肠息肉患者出现便血、黏液便、腹痛等异常,而这些症状也常常缺乏特异性,因此要确诊肠息肉还得依赖结肠镜等器械检查。
大肠息肉从性质上划分,主要是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者由肠道增生性炎症引起几乎不恶变;腺瘤性息肉恶变的几率较炎性息肉高,腺瘤属癌前病变已被公认。腺瘤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三种,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管状腺瘤的癌变率最低。
图片来源:摄图网正版图库
02
各种家族性的遗传性结直肠癌病史
绝大多数大肠癌呈散发性,但还有约10%~15%的大肠癌有遗传背景,其中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约占1%~2%,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约占2%~7%,其它还有黑斑息肉病(PJS)和少年息肉病等。
亲属中有大肠癌患者的人,患此病的危险性比普通人大3~4倍,如果家族中有两名或以上的近亲(父母或兄弟姐妹)患大肠癌,则为大肠癌的高危人群。肠癌因为家族聚集性,所以有10%~15%的大肠癌发生于一级亲属(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中有患大肠癌的家主中,遗传危险度较高。
03
炎性肠病: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或者克罗恩病
由于长期慢性炎症使肠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经某些致癌物质的刺激,可产生慢性肉芽肿或息肉而恶化,形成大肠癌。
炎性肠病以溃疡性结肠炎与大肠癌的联系最为密切,其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比同年龄组人群高5~11倍。患者8~10年内很少发生大肠癌,而后发生肿瘤的危险性逐年递增0.5%~10%。
应推荐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通过结肠镜监测不典型增生及癌变。全结肠炎患者结直肠癌的发生率,病程10年者2%,病程20年者8%,病程30年以上18%。
克罗恩病的恶变危险性低于溃疡性结肠炎,其恶化率比同年龄对比组增加4倍。如病变发生在结肠,则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结直肠的危险性相似,肠镜监测不能降低患者发生肿瘤的危险性,但是能早期发现无症状肿瘤和癌前期病变。
图片来源:摄图网正版图库
04
不良饮食习惯
包括长期饮酒,摄入过多烧烤、腌制、熏制、红肉类或者高脂肪类的食物。
从大肠癌发病率观察可以明显的发现,大肠癌与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密切关联。发达地区大肠癌的发生率明显较非发达地区来的高。未消化的蛋白质和脂肪进入结肠后,在结肠内细菌的分解作用下生成大量的致癌物质,进而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
食物中缺乏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微量元素铜、锌、铁、硒、钾、钼、钙均具有预防结肠癌的作用,其中铜、锌、铁、硒被认为是具有抗癌作用的必需微量元素。
饮食微量元素摄取量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增加铜、锌、铁和硒的摄取可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而磷的过量摄取是直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同时,广布于自然界的亚硝胺类化合物(在腌制过的鱼、肉、鸡中含量较高)和熏烤或烧焦后的食物中致癌物的种类和含量剧增,以及受到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如3,4苯并芘、二甲基苯蒽、二苯蒽等致癌物污染的空气,严重的会诱发并导致大肠癌。
烟草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质,会增加包括肺癌和大肠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曾经吸烟会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与从不吸烟者相比,至少20年的吸烟史会使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26%;每天吸烟超过20g烟草会使结直肠癌风险增加30%;吸烟超过30年或每天的烟草量超过20g,会使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48%。
图片来源:图虫网正版图库
05
长期坐位工作,而又缺乏运动的人群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独立的大肠癌的危险因素,缺少运动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适当的运动可以影响结肠蠕动有利于粪便排出,从而达到预防大肠癌的作用。
06
大于50岁的人群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大肠癌中位发病年龄为50-60岁,西方国家一般为60-70岁。大肠癌是一种老年病,80%以上的大肠癌发生年龄大于50岁的中老年人,而且年龄越高,发生大肠癌的风险越大。所以,人口的老龄化可能是目前大肠癌发病率升高的一种重要原因。
大肠癌复发的高危因素
在觅健互助圈里,多数为不幸已经患上癌症的群体,为此复发这个难题也是病友们常常讨论到的话题,这边互助君也为大家解读肠癌复发的几个因素:
(1)大肠癌肿瘤性质
从肿瘤大体观看,位于左半结肠肿瘤的预后好于右半结肠的肿瘤,但左半结肠肿瘤的晚期复发率较高。
从组织病理学看,肿瘤浸润肠壁深层、浆膜外和浸润边缘的侵袭性生长方式常提示预后较差。
从淋巴结转移看,出现肠系膜淋巴结、远处淋巴结转移或逆行转移时常提示预后不佳。淋巴结受累的数量愈多,预后愈差。
如果发现腋窝淋巴结发生转移则预后极差。如果肿瘤累及血管,则5年生存率明显下降。神经受侵犯也是肿瘤进展的表现。肿瘤性血管生成对肿瘤的生长起到关键性作用,高血管密度是预后不佳的一个指征。
从手术切除范围看,手术切除范围的长短反应出手术医生的水平,较短的手术范围(2-5cm)常与不良预后有关。处于S期的肿瘤细胞的数量与预后相关。非整倍体肿瘤细胞的存在与复发的危险或生存相关。
从遗传学预后标记看,染色体18q上等位基因的丢失与不良预后相关。
图片来源:图虫网正版图库
(2)饮食不规律
现在很多人的饮食其实都是不太规律的,要么就是忘记吃饭,要么就是吃饭的时间点不对,或者是存在一个非常不太好的饮食习惯。饮食对于我们身体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我们一定要养成一个好的饮食习惯,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像一些油腻辛辣的食物尽量少吃,否则很有可能会刺激到自己的肠胃,引起一些疾病。
(3)免疫力力比较弱
免疫力对我们身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远离一些疾病。如果自己身体免疫力比较弱的话,那么很容易会导致自己大肠癌复发,所以我们在平时也一定要多注意提高自己身体的免疫力,多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
(4)情绪影响
在平时生活中,如果自己的情绪经常不太好,并且经常发脾气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会给自己的身体带来直接的影响,很容易导致大肠癌复发,给自己的身体带来非常严重的伤害。
(5)细菌感染
在平时其实我们的身体很容易出现一定的细菌感染,如果不注意卫生的话,很容易让一些细菌进入到自己的肠胃,从而可能会导致自己身体当中大肠癌的复发。
预防复发,延长生存期的四法则
图片来源:摄图网正版图库
(1)保持乐观:
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可见压力是重要的癌症诱因中医认为压力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压力也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毒火内陷等。
(2)生活规律:
生活要规律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如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生活无规律都会加重体质酸化容易患肠息肉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使细胞增生突变疾病远离自己
(3)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吸烟世界卫生组织预言如果人们都不再吸烟5年之后世界上的癌症将减少1/3;其次不酗酒烟和酒是极酸的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导致酸性体质。
(4)饮食清淡:
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宜食黑木耳、大蒜、茄子、丝瓜、胡萝卜、魔芋、红薯、无花果、草莓、苹果、梨、香蕉、蜂蜜、绿色蔬菜等。忌食辣椒、胡椒以及煎炸食品。
感谢您阅读到此,如果觉得对您有用,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