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女性,65岁,胃肠镜体检,既往无特殊。
图1A白光内镜:乙状结肠TSA
图1B白光内镜:乙状结肠TSA
图1C白光内镜:乙状结肠TSA
图1DNBI内镜:乙状结肠TSA
图1FNBI内镜:乙状结肠TSA
图1G靛胭脂染色:乙状结肠TSA,PitPatternIVH型
图H靛胭脂染色:乙状结肠TSA,PitPatternIVH型
图I结晶紫染色:乙状结肠TSA,呈“松塔状”
图J结晶紫染色:乙状结肠TSA,呈“松塔状”
图K结晶紫染色:乙状结肠TSA,呈“松塔状”
经典的锯齿状息肉(TSA)
图1L病理:锯齿状腺瘤(TSA)
图1M病理:锯齿状腺瘤(TSA)胞浆丰富,呈嗜酸性。
经典的锯齿状息肉(TSA)
TSA是以前被称为serratedadenoma病变,多见于左侧结肠和直肠,大小为5mm-10mm,10mm的肿瘤较多。TSA的癌变率大约为10%。内镜下呈Isp型、Ip型等隆起型或带蒂形态,表面发红,呈松荫状或枝状珊瑚状,也可呈绒毛状,需要与绒毛腺瘤相区别的(两者白光内镜有时很难区分,可借助靛胭脂、结晶紫染色及放大NBI区别)。色素内镜下呈现IIIH、IVH型Pit的情况多见,NBI观察,与HP和SSA/P不同,呈现出“蕨类”叶子以及“松塔样”的特征性表现。
例2女性,51岁,健康体检行结肠镜检查,既往无特殊。
图2A白光内镜:升结肠SSL
图2B靛胭脂染色:升结肠SSL
图2CNBI:升结肠SSL(SSA/P)
图2D病理图:升结肠SSL(SSA/P)
无蒂锯齿状息肉(SSL)
SSA/P更名为SSL,多见于右侧结肠和回盲部,是大肠的癌前病变,癌变率大约10%。内镜下观察平坦型较多,主要特征:黏液帽(黏液蛋白的缘故)、云雾状外观、扩张的II型腺管(OpenII型)、分支扩张、蛇形的血管。当病变出现有蒂或亚蒂、隆起中有隆起、中央明显凹陷、病灶明显发红、合并IIIL、IV、Vi、VN型腺管表现时应想到癌变的可能性。
点击“阅读原文”,检索更多文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