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巅风 http://www.hhlsq.com/m/足部反射区常用反射区足部常用反射区共62个,这62个反射区代表着人体的各个脏腑器官及组织。当人体的某一部位的器官组织有异常时,则通过经络及神经系统反射到足部的相应反射区及腧穴,对足部这些相应的反射区及腧穴进行有效的手法刺激,再由经络及神经系统将这种按摩的刺激相应的组织器官,即可达到强身健体,防病与治疗的目的。1、肾上腺位置:双足底面第2,3跖骨与跖趾关节所形成的脚掌中央“人”字形交叉处略偏外侧功能:肾上腺皮质分泌激素,盐皮质激素及性激素;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及去甲肾上腺素。对该反射区进行按摩,可增强肾上腺的功能,增强其分泌激素的能力。手法:(1)轻手法:用拇指指端施力,由足心向足趾方向定点按压(2)重手法:用示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由足心向足趾方向定点按压。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加按摩次数。应用:一般常用于消炎,止痛,退烧,止喘,抗过敏,抗休克,风湿性关节炎,心律不齐,肾上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及其他内分泌疾患的治疗与全身保健。2、肾位置:双足底面中央凹陷处肾上腺反射区后方功能:肾是重要的泌尿及排泄器官,对该反射区按摩,可增强肾及整个秘尿系统的功能,有助于控制体内钠钾氢离子等电解质的浓度,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手法:用示指指间关节顶点施力,先按压不抬起,沿足心向足跟方向推按。保健按摩3~5次,治疗时可酌情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肾脏及泌尿系统疾患与水肿,肾源性高血压等症的治疗及泌尿系统保健。3输尿管位置:双足底面,肾反射区与膀胱反射区之间,呈一斜形带状区功能:将肾脏分泌的尿液输送到膀胱手法:用示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先按压不抬起,从肾反射区向膀胱反射区缓慢推按,保健按摩3~5次,治疗时可适当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输尿管结石,炎症及泌尿系统疾患的治疗与泌尿系统的保健4膀胱位置:双足底面内侧,足跟前方功能:膀胱是暂时的贮尿器官,对该反射区进行按摩可增强膀胱的功能手法:用示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定点向深处按压,并在定点周围由前向后推按。保健按摩3~5次,治疗时可适当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膀胱结石,膀胱炎,膀胱肿瘤,前列腺炎等疾患的治疗与泌尿系统保健5额窦位置:双足底面10个足趾的趾端处,右侧额窦反射区在左足,左侧额窦的反射区在右足功能:对该反射区进行按摩,可增强发音的共鸣作用手法:用拇指指腹或示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拇趾额窦反射区作横向推按,2~5趾额窦反射区由趾端向趾跟方向推按。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适当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头痛、头晕、失眠及脑鼻眼耳口腔等部位疾患的治疗与头部保健6垂体位置:双足底面拇趾腹的中央处功能: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腺。能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和性激素,对人体生长发育及其他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产生重要影响手法:用拇指端或示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作定点深压。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适当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内分泌失调(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生殖腺、脾、胰腺功能失调),儿童发育不良、智能低下及更年期综合征等的治疗与健身保健7小脑及脑干位置:双足底面足拇趾趾腹跟部靠近第二趾的一侧。左半部小脑及脑干反射区在右足,右半部小脑及脑干反射区在左足功能:小脑主要是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张力和协调肢体运动;脑干能传导神经冲动,是上行下达的主要通道,并有重要的神经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呕吐中枢等手法:用拇指指腹或示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先定点深压数次,而后向趾根方向推按。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适当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小脑萎缩,小脑及脑干功能失常引起的疾患,肌腱、关节疾患,平衡器官疾患及共济失调、血压异常等的治疗与头部保健8三叉神经位置:双足底面拇趾趾腹近第二趾的一侧,小脑及脑干反射区前方。右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左足拇趾上,左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右足拇趾上功能:三叉神经支配眼部、上下颌、口腔及颜面部皮肤、肌肉的运动及感觉手法:用拇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由趾端向趾根方向推按。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适当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颜面神经麻痹或痉挛、腮腺炎及头面部其他疾患的治疗与头部保健9鼻位置:双足拇趾的趾腹内侧延伸到拇趾爪甲根部,第一趾间关节前方。右鼻反射区在左侧足上,左鼻反射区在右侧足上功能:鼻是嗅觉器官,也是呼吸器官,可过滤空气,使空气暖化和湿润手法:用示指的指端施力,沿该反射区的爪甲根部由外向内推按至拇趾内侧,改用示指桡侧缘施力向前刮压。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适当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鼻部各种疾患及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与呼吸系统保健10头部(大脑)位置:双足底面拇趾腹的全部。右大脑半球反射区在左足上,左大脑半球反射区在右足上功能:人的大脑高度发达,具有感觉分析功能,调节躯体运动及内脏活动功能,调节体温、生殖的功能及语言、学习、记忆与思维等高级功能手法:用拇指端或示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由拇趾端向趾根方向推按。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适当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头痛、头晕、失眠、神经衰弱、脑血管疾患稳定期及其后遗症、脑震荡、神志不清、高血压、大脑萎缩、大脑功能异常等疾患的治疗与头部保健11颈项位置:双足拇趾的趾间关节底面及背面。右侧颈项反射区在左足,左侧颈项反射区在右足。其敏感点在底面与背面近第二趾的一侧功能:支持头部,协调头颈部各个方面的运动手法:用拇指的指端施力,沿该反射区的底面由外向内推按;示指的指端施力,沿该反射区的背面由内向外推按至第二趾的一侧定点按压一次。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适当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颈椎病、落枕、颈部软组织损伤及高血压等症的治疗与颈部保健12颈椎位置:双足拇趾根部内侧横纹尽头(相当于足拇趾的近节内侧部)功能:支持头部,协调颈段脊柱各方向的运动手法:示、中二指弯曲成钳状,夹住被按摩的拇趾,以示指第2节尺侧固定于该反射区的位置,拇指在示指桡侧加力做定点按压、拔伸及左右回旋活动。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适当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颈椎病、落枕、颈项僵硬及颈部酸痛等症的治疗与颈部及上肢保健13甲状旁腺位置:双足底面及内侧,第1跖趾关节前方凹陷处功能:甲状旁腺是一种内分泌腺,它所分泌的激素有调节体内钙、磷代谢的作用。当甲状旁腺被全部切除时,则血钙浓度降低,可出现手足抽搐而致死亡手法:用示指中节背侧施力,在该反射区做定点按压。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适当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引起的缺钙症状,如筋骨酸痛、抽筋(肌肉痉挛)、手足麻木、指甲脆弱、骨质疏松、白内障及肠胃蠕动缓慢等症的治疗与全身保健。亦可用于癫痫发作时的急救,但应加重手法的刺激量。14甲状腺位置:双足底面第1与第2趾趾间缝向后延伸再转向内侧,呈一弧形带状包绕第1跖骨小头功能:甲状腺是重要的内分泌腺。储存碘并分泌甲状腺激素,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维持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尤其对骨骼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十分重要手法;用拇指的指腹施力,沿该反射区由内向外再向前推按。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适当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甲状腺炎、甲状腺肿大、肥胖症的治疗与全身保健15眼位置:双足第2趾及第3趾根部(包括足趾底面、侧面、背面)。右眼反射区在左足上,左眼反射区在右足上功能:眼为视觉器官。按摩该反射区可增强视觉的功能手法:用拇指的指端施力,由趾端向趾根方向按摩,先推按足趾底面、内侧面及外侧面;而后,用示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在第2趾和第3趾底面的根部内侧及外侧做定点按压,最后用示指端定点深压第2、3趾间的背面。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适当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眼部各种疾患的治疗及眼部保健16耳位置:双足第4趾及第5趾根部的底面、侧面与背面。右耳反射区在左足上,左耳反射区在右足上功能:耳为听觉器官。按摩该反射区可增强其听觉功能手法:用拇指的指端施力,由趾端向趾根方向按摩,先推按足趾底面、内侧面及外侧面;而后,用示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在第4趾底面的根部内侧及外侧与第5趾底面的根部内侧作定点按压,最后用示指的指端定点深压第4、5趾间的背面。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适当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耳部各种疾患的治疗与耳部保健17斜方肌位置:双足底面,在眼耳反射区的后方,呈一横带状区功能:协调运动头颈部及肩胛骨手法:用示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沿该反射区由外向内或自内向外推按。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适当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颈肩背部酸痛、落枕、上肢酸痛、无力及麻木等疾患的治疗与颈肩背部及上肢保健18肺及支气管位置:双足底面,斜方肌反射区的后方一横带状区,内自甲状腺反射区,外到肩关节反射区;从肺反射区中部向第3趾底面延伸一竖条状区,是支气管敏感带功能: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一个重要的呼吸器官。为了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和正常的生理活动,它必须不断的从外界摄取新鲜氧气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支气管是气体出入的管道,进入肺部以后经过反复分支,越分越细,形成支气管树。手法:用示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由内向外推按肺反射区;而后,用拇指的指端施力,沿支气管敏感带由后向前推按。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适当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肺炎、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结核、胸闷等肺及支气管疾患的治疗与呼吸系统保健19心位置:左足底面,第4、5跖骨之间,肺反射区的后方功能:心是心血管系统的中枢。它不断的有节律的搏动,以维持血液循环的正常进行手法:(1)轻手法:用拇指的指腹施力,定点向足趾方向按压该反射区;(2)中等手法:用示指中节背侧施力,在该反射区定点向足趾方向按压;(3)重手法:用示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在该反射区先轻后重定点向足趾方向深压。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适当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心律不齐、心区疼痛、心肌炎、冠心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高血压、低血压等心脏及循环系统疾患的治疗与心血管系统保健20脾位置:左足底面,第4、5趾骨之间,心反射区后方一横指处功能:脾有储血功能,储有约30%的血小板,能产生淋巴细胞,参与机体免疫反应。脾能吞噬细菌和清除血液中的一些异物,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手法:用示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在该反射区定点深压。常按摩该反射区,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适当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贫血、皮肤病、发热、各种炎症、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及脾本身疾患的治疗与免疫系统的保健21胃位置:双足底面内侧,第一跖骨小头的后方,约一横指宽功能:胃具有容纳食物,分泌胃液,初步消化食物的功能手法:用拇指的指腹或示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在该反射区定点深压或向足跟方向推按。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适当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恶心、呕吐、胃酸过多、胃痛、胃胀满、消化不良、急慢性胃肠炎、胃溃疡(出血期不做按摩)、胃下垂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与消化系统保健22胰位置:双足底面内侧,胃反射区的后方、十二指肠反射区的前方,约一扁指宽功能:胰能分泌胰液,帮助食物(特别是对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胰分泌胰岛素,对人体内糖、蛋白质及脂肪的代谢起着重要调节作用手法:用拇指的指腹或示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在该反射区定点深压或向足跟方向推按。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适当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胰腺炎、糖尿病、消化不良等疾患的治疗与消化系统保健23十二指肠位置:双足底面内侧,第1跖骨基底与楔骨关节前方,胰反射区后方,一横指宽。功能: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手法:用拇指的指腹或示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在该反射区定点深压或向足跟方向推按。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适当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腹胀、腹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物中毒、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患的治疗与消化系统保健24小肠位置:双足底面中部凹陷区,被结肠和直肠反射区所包围功能:小肠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重要场所。小肠还分布有淋巴组织,可吞噬有害的细菌。手法:用示、中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沿该反射区由足心向足跟方向刮按,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适当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腹痛、腹胀、腹泻、急慢性肠炎等疾患的治疗与消化系统保健25横结肠位置:双足底面中部,横越足底内外侧一横带状区功能:吸收营养物质,运送废料手法:用双手拇指重叠或单手示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左足横结肠反射区由内向外推按,右足横结肠反射区由外向内推按,肠炎等疾患的治疗与消化系统的保健应用:常用于腹痛、腹泻、肠炎等疾患的治疗与消化系统保健26降结肠位置:左足底面外侧,上接横结肠反射区,与足外侧线平行止于足跟前缘,呈一竖带状区功能:吸收营养物质,运送废料手法:用拇指的指腹或示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沿该反射区由前向后推按。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适当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腹痛、腹胀、腹泻、肠炎等疾患的治疗与消化系统保健27乙状结肠及直肠位置:左足底面的足跟前缘,自外向内呈一横带状区功能:运送废料至肛门排出体外手法:用双拇指重叠或示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沿该反射区由外向内推按。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适当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乙状结肠及直肠炎、便泌、直肠息肉等疾患的治疗及消化系统保健28肛门位置:左足底面内侧足跟前缘,乙状结肠及直肠反射区末端功能:排除大便手法:用拇指的指端或示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在该反射区作定点深压。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适当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便泌、脱肛、痔疮及瘘管等疾患的治疗与消化系统的保健29肝位置:右足底面第4、5跖骨之间,肺反射区的后方功能:肝具有分泌胆汁,参与食物消化活动,并有代谢、储存糖原、解毒、吞噬防御等重要功能手法:用示指的中节背面施力,在该反射区向足趾方向定点按压。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适当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肝炎、肝硬化、肝肿大、肝脏功能失调等疾患的治疗与消化系统的保健30胆囊位置:右足底面第3、4跖骨之间,肺反射区后方,肝反射区之内功能:胆囊储存和浓缩胆汁,进食时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对食物进行消化手法:用示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在该反射区作定点深压。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适当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胆结石、胆囊炎等胆囊疾患的治疗与消化系统保健31盲肠及阑尾位置:右足底面足跟前缘的外侧,上接升结肠反射区功能:盲肠为升结肠的末端,阑尾有免疫功能手法:用示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在该反射区作定点深压。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适当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消化系统及盲肠与阑尾本身疾患的治疗和消化系统保健32回盲瓣位置:右足底面足跟前缘的外侧,盲肠及阑尾反射区前方一横指处功能:延缓小肠内食物进入大肠,使食物在小肠内充分消化,营养物质被充分吸收,并防止大肠内容物逆流入回肠手法:用示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在该反射区作定点深压。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适当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和保健,并可增强回盲瓣的功能33升结肠位置:右足底面中部与足外侧平行的一竖带状区,从跟骨外侧前缘上行至第5跖骨基底部功能:吸收水分及部分营养物质,运送废料至横结肠手法:用双拇指重叠或示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沿该反射区由足跟向足趾方向推按。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适当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腹痛、腹泻、慢性结肠炎、便泌等疾患的治疗与消化系统保健34腹腔神经丛(又称太阳神经丛)位置:双足底面中心,横结肠反射区前方、肾反射区及胃反射区附近,呈一圆形区域功能:腹腔神经丛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胃肠等脏器功能活动手法:(1)用示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在该反射区经内外侧向前划2个半圆,而后向前方挑刮(不应向肝反射区挑刮);(2)用双拇指的指腹施力,在该反射区向周围呈放射状推抹。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适当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对该反射区进行按摩,可加强腹腔神经丛的生理活动,调节腹腔器官的功能,治疗肠胃功能紊乱引起的腹胀、腹泻、胃肠痉挛、反酸、打呃等症状,也可用于消化系统保健35生殖腺位置:(1)双足底面足跟中央,一圆形区域;(2)双足跟外侧,外踝后下方、跟腱前方,呈一三角形区域,睾丸、卵巢的敏感点位于该三角反射区的直角顶点附近,输卵管、输精管的敏感带为于该三角形反射区的斜边功能:男性生殖腺(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男性激素;女性生殖腺(卵巢)产生卵子和分泌女性激素手法:生殖腺第一个反射区,用示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作定点深压;生殖腺第二反射区,用示指的桡侧施力,沿该反射区由后上向前下方刮按。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适当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性功能低下、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痛经等疾患的治疗与生殖系统保健36胸椎位置:双足弓内侧,第1跖骨小头至第1跖骨基底部的一竖带状区域功能:胸椎作为人体脊柱的一部分,参与胸廓的组成,在活动时保持全身的平衡,保护胸腔脏器;该段脊髓既有神经传导功能,又有神经反射功能手法:用拇指指腹或示指中节背面施力,沿该反射区由前向后推按、滑按或滚动。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在该反射区的疼痛敏感处定点深压或滚动,可适当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颈肩背部酸痛及胸段脊柱各种疾患的治疗与胸腹及背部保健。37腰椎位置:双足弓内侧第1楔骨至舟骨下方,胸椎反射区后方,呈一竖带状区域功能:腰椎作为人体脊柱的一部分,支撑人体60%以上的重力,协调身体运动时的平衡。该段脊髓及马尾神经既有神经传导功能,又有神经反射功能,并支配下肢的运动及皮肤感觉手法:用拇指的指腹或示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在该反射区由前向后推按、滑按或顶点深压、滾动、一指禅推。保健按摩常用推按或滑按5~7次,治疗时可用定点深压、滚动或一指禅推,并可酌情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急性腰扭伤、腰背酸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下肢神经痛、下肢麻木及其他腰椎疾患的治疗与腰部及下肢保健。38.骶(椎)骨位置:双足弓内侧,距骨下方到跟骨止,腰椎反射区后方一斜带状区域。功能:骶骨为脊柱的下端,是与下肢连接的枢纽,其间发出的脊神经支配下肢运动和皮肤感觉;骶骨并构成盆腔后壁,有保护盆腔脏器的作用。手法:用拇指的指腹或示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沿该反射区由前向后推按、滑按、滚动。保健按摩常用推按或滑按5~7次,治疗时常用滚动法,并可酌情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骶髂关节扭伤、骶尾部挫伤及坐骨神经通等疾患的治疗与下肢保健。39.尾骨内侧(又称臀部及坐骨神经)位置:双足掌内侧,沿跟骨结节后方内侧的一弧形带状区域。功能:尾骨是脊柱的末端,其尾神经支配肛门周围。手法:用拇指固定足跟底面,示指桡侧缘施力,沿该反射区由上向下刮压至足跟部内侧,改用示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定点深压后再向前推按。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酌情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坐骨神经、尾骨损伤后遗症的治疗与下肢保健。40.前列腺或子宫位置:双足跟内侧、跟腱前方与内踝后下方的三角区域。前列腺或子宫的敏感点在三角形直角顶点附近,子宫颈的敏感点在三角形斜边的上段,尿道及阴道反射区尽头处。功能:前列腺分泌乳白色的弱碱性液体,为精液的主要成分(老年性前列腺组织增生形成前列腺肥大,压迫尿道,引起排尿困难);子宫是受精卵发育成长为胎儿的场所。手法:用示指的桡侧施力,沿该反射区由后上向前下方刮压。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酌情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男性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等引起的尿频、排尿困难、尿痛及女性子宫肌通、子宫下垂、子宫颈炎、痛经、月经不调等疾患的治疗及生殖系统保健。41.尿道及阴道位置:双足跟内侧,自膀胱反射区斜向后上方的一带状区域。功能:男性尿道有排尿和排精的功能。女性尿道仅有排尿功能,阴道是导入精液、排出月经和分娩胎儿的通道。手法:用拇指的指腹施力,沿该反射区有前下向后上方推按。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酌情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尿道炎、阴道炎、遗尿、尿路感染、排尿困难、尿频、尿失禁等尿道及阴道各种疾患的治疗与泌尿系统保健。42.髋关节位置:双足内侧内踝下缘与双足外侧外踝下缘,呈一半圆形区域。功能:髋关节是躯干与下肢运动的枢纽,具有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及环转活动功能。手法:用拇指的指腹施力,沿该反射区由前向后推按;或用双手示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同时由前向后推按内外侧髋关节反射区。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酌情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髋关节疼痛、臀部伤筋、坐骨神经痛、腰背痛等疾患的治疗与下肢保健。43.直肠及肛门位置:双足胫骨内缘后方与趾长屈肌腱之间,从内踝后方向上延伸四横指的一带状区。功能:直肠与肛门有暂时储存并排出粪便的作用。手法:用拇指的指腹施力,由内踝后方沿该反射区向上推按。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酌情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直肠及肛门疾患的治疗与消化系统保健。44.腹股沟位置:双足内踝尖上方两横指处,胫骨内侧凹陷中。功能:腹股沟处有通往下肢的重要动脉。男性的精索、女性的子宫圆韧带通过腹股沟管,腹壁在此处形成一条裂隙,故此处多发生腹股沟疝。手法:用拇指的指腹或指端施力,在该反射区作定点按揉。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酌情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腹股沟疝及生殖系统疾患的治疗与保健。45.坐骨神经位置:①双小腿部的内侧,内踝后方向上沿胫骨后缘至胫骨内侧踝下阴陵泉穴处;②双小腿部的外侧,外踝前缘沿腓骨前侧向上至腓骨小头附近阳陵泉穴处。功能:坐骨神经支配下肢肌肉、关节运动和皮肤感觉。手法:用拇指的指腹施力,沿该反射区由上向下推按。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酌情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炎、下肢肌肉与关节酸软、疼痛、无力与糖尿病等疾患的治疗和下肢保健。46.尾骨外侧(又称臀部及坐骨神经)位置:双足足掌的外侧,沿跟骨结节后方外侧的一带状区,与尾骨内侧反射区相对。功能:尾骨是脊柱的末端,上接骶骨下端游离,其尾骨神经支配肛门周围。手法:用拇指固定足跟,示指的桡侧缘施力,沿该反射区由上向下刮压至足跟外侧,改用示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定点深压后再向前推按至膝反射区。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酌情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坐骨神经痛、尾骨损伤后遗症、骶尾椎间盘挫伤等疾患的治疗与下肢保健。47.下腹部位置:双小腿部腓骨外缘后方,由足外踝后方向上延伸四横指的一带状区域,与内侧的直肠及肛门反射区相对。功能:下腹部是指肚脐以下的部分腹腔及盆腔。有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子宫、卵巢、输卵管、阴道、直肠等重要器官。对该反射区进行按摩,可增强这些器官的功能。手法:用拇指指腹施力,沿该反射区由外踝向上推按。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酌情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宫颈炎、妇女腰痛、膀胱炎等疾患的治疗与泌尿系统及妇科保健。48.膝位置:双足外踝下方,骰骨与跟骨前缘所形成的一半月形凹陷区。功能:膝关节主要功能是屈伸小腿,当屈膝时小腿可做轻度收展及内外旋活动。手法:用示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先在该反射区定点深压;而后,环绕该反射区的半月形周边由前向后推按。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酌情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膝关节炎、半月板损伤、髌下脂肪垫损伤、膝部韧带扭伤引起膝部疼痛及酸软等疾患的治疗及下肢保健。49.肘位置:双足外侧,第五跖骨基底凸起部的前后两侧。功能:肘关节的主要功能是屈伸前臂,并协助前臂回旋活动。手法:用示、中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在该反射区交替用力定点深压,示指向后用力,中指向前用力。保健按摩5~7次,治疗时可酌情增加按摩次数。应用:常用于肘关节炎、肘关节扭挫伤等疾患的治疗及上肢保健。50.肩位置:双足外侧,第5跖趾关节处的外侧、底面及背面,其敏感点位于第5跖骨头后方凹陷处。功能:肩关节可作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及环转和高举活动。手法:用示指的中节背面施力,在该反射区的外侧定点深压;而后,用示、中指的指间关节相邻缘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huz.com/jcxr/9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