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很多朋友尤其是年轻人饮食不规律,经常吃快餐、外卖或者所谓的“垃圾食品”,再加上缺少运动,经常电脑桌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这些因素都使得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状态,胃镜肠镜等内窥镜检查也越来越普遍。
“河里无鱼市上看”,身为病理医生对这种增长感受尤其明显。很多朋友做完肠镜之后,肠镜报告上边提示取了黏膜活检需要做病理,心里就有点紧张了:是不是很严重啊?怎么还得做病理呀?
其实并不是取活检就一定是“长瘤子了”,一般情况下,内镜检查医生发现肠道黏膜有糜烂、溃疡或者有增生的部分,比如息肉,都需要取活检送病理,判断病变的性质及严重性,所以说做了病理,要耐心等待病理结果,不要有过多心理负担。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肠镜病理报告中常出现的内容吧!
01
炎症性疾病
炎症性肠炎是很复杂很多样性的疾病,许多疾病均可引起肠炎症性改变,如“溃疡型结肠炎”、“克罗恩病”等,肠粘膜对许多损伤的反应性特征变化较为有限,通俗点讲就是好多种肠炎在显微镜下的表现是无法分辨的。当然这些是医生要考虑的事情,患者朋友们拿到报告写着:黏膜呈慢性炎。这时的心可以放进肚子里一半了。只要拿着报告找到消化科医生,按照医嘱打针吃药应该就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了。
02
息肉性的疾病
这里所说的息肉是个广泛的定义,或者我们称之为息肉样肿物更加贴切一些,通俗讲凸起正常肠粘膜表面的组织。按照性质大体分为两种: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
非肿瘤性息肉我们常见的就是“增生性息肉”,此外还有很多种类:丝状息肉、炎性泄殖腔源性息肉、憩室病相关性息肉、幼年性息肉、Peutz-Jeghers息肉等等,大多数非肿瘤性息肉在肠镜诊断取活检的过程中会钳净。
肿瘤性息肉我们主要指良性肿瘤性息肉,此类息肉本质上属于肿瘤的范畴,有发展为恶性肿瘤可能性。同样,肿瘤性息肉也有很多病理学类型,最常见的三种体现在我们的病理报告中就是:“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如果单纯是腺瘤,内镜下钳净就没什么问题了,如果报告中有“部分腺体不典型增生”之类的后缀,就需要消化科大夫综合分析一下了。
03
恶性肿瘤
肠镜活检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腺癌”,报告中一般会有“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的报法,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癌的恶性程度,但是由于活检组织太小,临床分期要等术后切除肠管以及清扫淋巴结之后才能综合分析。
当然疾病并不是按照教科书来长的,有很多情况肿瘤的镜下表现并不是那么典型、不能直接判断是不是恶性,如若报告中出现“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字样,说明肿物可能原来是良性,但是已经进入癌变的阶段,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找消化科大夫甚至是肛肠外科大夫综合制定治疗方案。
如有此方面就医需求,
欢迎来电咨询
青医院消化内科。
-
供稿丨肖冲(病理科)
Hi~新朋友,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