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息肉与结直肠癌之间密切相关,临床上大多数结直肠癌来自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恶变,因此,及时切除结直肠息肉可降低个体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而肠镜检查和息肉切除术是目前胃肠病专家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但是大多数医生会面临一个困境,在进镜的时候发现息肉,而在退镜的时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重新寻找该息肉,该情况常常发生在左半结肠检查时。
那么,患者接受肠镜检查发现结直肠息肉时,何时切除结直肠息肉?美国东弗吉尼亚医学院的胃肠学科主任、医学教授DavidJohnson发表了自己的观点。DavidJohnson教授一项潜在的技术——
冷圈套息肉切除术和CO2充气
既往研究并未显示在进镜时进行息肉切除可使患者获益,然而近期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为此增添了新证据。该研究中采用了一项新型技术,即应用CO2充气和冷圈套息肉切除术。该技术有很大优势:首先,冷圈套息肉切除术比热圈套息肉切除术节省1.5~3倍的时间。其次,进行息肉切除术时可能出现结肠过度扩张,从而增加结肠镜检查时间,而二氧化碳的使用可使我们免于此担忧。在这项日本的研究中,来自7个研究机构的20名经验丰富的内镜专家采用前瞻性随机方法,将例在结肠镜检查进镜时无意中发现左半结肠至少有一枚10mm的息肉的患者分为两组:在进镜时发现息肉即切除组;或将内镜插入盲肠,然后在撤回时尝试将其取出(退镜时切除组)。研究者指出,两组患者在单纯盲肠置管时间上实际上并无不同,这一点令人惊讶。但是发现息肉即切除组的总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大约缩短了3.5分钟(18.9分钟vs.22.3分钟,P0.)。此外研究还显示,在退镜时切除组中,息肉位置都较为隐蔽,在进镜时共发现枚息肉,大约45%需要再次进镜来确认息肉情况,其中6.5%在此过程中丢失了息肉位置,无法再次准确找出,这项操作平均多耗费3分钟。研究人员表示,进镜和退镜时结肠的不同表现情况可能是导致息肉漏检的原因。当回撤肠镜时,可缩短结肠,此过程中使一些结肠褶皱角度变陡,可能导致一些息肉难以被看到。同时左半结肠与右半结肠不同,右半结肠有明显标记物,可以通过与盲肠的距离来作为标志,而左半结肠缺少明确的标记点。息肉切除术之经验
切除左侧结肠息肉时可考虑在进镜时应用冷圈套息肉切除术和CO2,特别是较小的病变(6~9mm)。Johnson教授指出,他在为这些患者切除结直肠息肉时总是应用冷圈套技术,位于10点钟方向的息肉非常罕见,在这个位置很难旋转结肠镜,因此,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采用冷活检钳息肉切除术。一般而言,圈套器技术可用于3mm或更大的息肉。带蒂息肉就像有一个喂养血管,对这种类型的息肉Johnson教授从不使用冷圈套息肉切除术。对于带蒂息肉,他建议仍然可以使用圈套器息肉切除术和电灼切除。Johnson教授使用冷圈套息肉切除技术时,采用的是吸引和切断的方法。将冷圈套器拉回到管腔,让助手切断,然后吸引回收息肉。发现息肉时就是切除最佳时机
总之,当进镜时发现息肉,尤其是左侧结肠息肉时,就使用冷圈套技术和CO2切除息肉。这样,你会发现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时间大大缩短,且不易漏诊。来源:肿瘤瞭望-消化时讯
版
权
声
明
凡署名原创的文章版权属“肿瘤瞭望-消化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肿瘤瞭望-消化时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