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等疾病,人们在惊恐之时,首先想到的治疗方法大都是外科手术。
近年来,针对消化道早期癌变及癌前病变的微创新疗法——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以其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能获得完整精确的病理学诊断等诸多优点。
什么是ESD?ESD是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治疗主要针对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方法是在内镜粘膜下注射基础上利用几种特殊的高频电刀将病变所在的粘膜剥离而达到治疗目的的内镜下操作技术。评估患者预后,更重要的是对于患者来讲,创伤更小了并且容易耐受,住院时间短,经济压力也变小了,该技术主要适应于消化道较大息肉及癌前病变和早期癌。消化道早期癌结合色素放大内镜,超生内镜检查,确定早期癌的浸润范围和深度对局限于粘膜层和没有淋巴结转移的粘膜下层早期癌,行ESD术可以达到外科手术同样的根治效果。
近日,我院内镜室再次成功完成一例食管早癌,贲门粘膜下病变,双病灶的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病人情况良好。标志着我院内镜室在消化道早癌早诊早治的工作中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图片恐引起不适,非专业人士请谨慎打开,图片为马赛克后)
患者为一位老年女性,上腹不适。医生建议其做胃镜检查,经查为食管早癌、贲门粘膜下病变。食管癌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外科开胸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优点在于,患者不需开胸,创口较小,并能完整保留生理通道,具有手术创伤小、无体表伤口、术后恢复快、不影响生活质量等优点。另外,同一患者可接受多次ESD治疗,同时一次也可以进行多部位治疗。
在患者和患者家属选择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后,在麻醉科和肿瘤泌尿胸外科杨继涛副主任协助下,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麻醉下食管粘膜病变剥离术,仅用2小时便顺利将患者粘膜病变灶剥离,患者很快就能进食、下床活动。
目前,医院进行技术合作,成功开展早期消化道肿瘤内镜下粘膜剥离术,让众多消化道早癌患者摆脱了疾病的困扰。
内镜室简介内镜室成立于年,科室不但可进行普通胃镜及无痛胃镜检查,还可进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内镜下碎石术、内镜下异物取出术及食道狭窄扩张术等治疗。
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技术是当前上消化道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胃镜能准确的观察食道、胃、十二指肠的异常变化,对异常病变进行测定,并可钳取粘膜组织做病理学检查。
肠镜检查:结肠镜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大、确诊率高等优点,是临床诊断结肠疾病的最有效的工具,可清晰、准确的对直肠、结肠及盲肠进行检査。
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因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痛苦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不影响日常活动、费用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成为消化道息肉切除的首选方法。
内镜下碎石术:患者在不开刀、不手术的情况下解决胃石问题,可避免手术带来的痛苦及并发症,这项技术的开展不但减轻患者身体及精神负担,更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食管狭窄扩张术、食管支架植入术:适用于肿瘤、术后癥痕等原因所致食管狭窄,以缓解梗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消化道异物取出术:如鱼刺、硬币等,经胃镜下利用异物钳将异物取出病人痛苦小、并发症少,成功率高。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适用于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此项技术花费底,创伤小,有效果提高5年生存率。
科室科室主任
审稿:王泽广
编辑:曲憧
医院名医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