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县中医院成功开展一例无痛肠镜下乙状结

结肠癌

结肠癌是人类肠道内常见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癌症死亡原因之一。不过绝大多数结肠癌起源于原发的结肠息肉,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等多种类型。腺瘤癌变的危险性与结肠息肉的组织学类型、大小等因素相关。以往认为直径大于2cm的结肠息肉不宜行内镜下切除,发生出血的可能性大,而随着肠镜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肠镜下切除息肉的适应症逐渐拓展。

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是指结肠粘膜表面向管腔隆起的结节状病变。腺瘤性息肉是主要的癌前病变,一般直径大于2cm的称为大息肉,临床报道直径大于2cm的息肉癌变率达10%,尽早切除这些高危的息肉,可有效打断腺瘤发展成为肠癌的序贯过程。当前内镜下治疗结肠息肉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是结肠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法。肠镜检查不但可以直观发现结肠息肉病灶,而且可以进行组织活检,更进一步可以行内镜下治疗性切除。

成功案例分享

患者,女,85岁,以“腹痛伴粘液、脓血便1月”为医院外二科,入院做肠镜检查示:乙状结肠可见2cmx2cm巨大息肉,边界清,质脆,触之易出血,予以钳取组织病检,结果回示:乙状结肠息肉并轻度增生。既往对结肠巨大息肉病人多采用开腹或腹腔镜手术治疗,但由于其属高龄患者,体质差,经科室会诊讨论后,考虑到患者年龄大,体质差,开腹或腹腔镜手术风险大,决定行“无痛肠镜下乙状结肠息肉切除术”,遂于年10月27日下午在科主任吴荣斌及聂世民主任的带领下,外二科医师及手术室医护人员通力协作,在全麻下行肠镜下乙状结肠息肉切除术,进境至回盲端,退镜观察:回盲瓣呈唇样,舒缩正常,阑尾窝可见。退镜距肛门约18cm可见2cmx2cmx2cm巨大息肉,边界清,质脆,触之易出血,予一次性注射针沿基底注射生理盐水,见抬举征阳性,使用一次性圈套器套取并行息肉切除,基底部使用2枚和谐夹夹闭创面预防出血,手术顺利结束,麻醉满意,术后将患者安全送回病房。术后病情稳定,腹痛,脓血便症状消失。

在外二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患者经肠镜微创治疗,创伤小,无痛苦,恢复快。于年11月2日康复出院。

扫一扫,







































海口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一次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huz.com/yzjcr/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