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警惕长期便秘有可能是结肠癌

张阿姨刚刚过完80周岁的生日,但老人家这个生日过的并不舒心,因为常年便秘让她非常痛苦,最近还出现了脓尿的症状。所以生日一过,家人就带着张阿姨住进了市三院普外二科病房。

入院后宋永蔚主任给张阿姨做了详细的体格检查,发现其下腹有明显的可疑包块。据张阿姨的家人介绍,她的情况已经持续1年,排便困难且不成型,一直以为是便秘。

多年的临床经验告诉宋主任并非单纯便秘那么简单,随后给张阿姨完善进一步检查,果然CT发现乙状结肠壁明显增厚,并侵犯膀胱,这意味着结肠肿瘤的可能性是极大的,进一步的肠镜检查发现距肛门18cm见菜花样隆起,肠镜无法通过,意味着肠腔明显狭窄,不能正常排气排便,所以张阿姨排便困难不是因为长期便秘导致,而是因为肿瘤梗阻导致,目前肿瘤已经侵犯膀胱导致脓尿,同时伴有不全结肠梗阻。

虽然手术指征明确,但张阿姨已经80高龄,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手术风险极高,术后转入ICU可能性极大。在家属充分了解病情后,非常认可和相信宋主任团队,经过家属商榷后决定手术治疗。

宋永蔚主任团队制定了周密的围手术期准备,包括术前、术后的快速康复治疗及液体平衡管理,在腹腔镜下完成乙状结肠癌根治联合膀胱部分切除。术中进行肠道准备,完成精细的手工吻合,极大的降低了患者术后肠瘘、缺血坏死的风险。术后宋永蔚主任每天为张阿姨检查,指导治疗,在普外二科团队精心治疗和家属的积极配合下,张阿姨闯过一道道难关,顺利出院。

1

提醒:警惕便秘症状

近期普外二科连续收治三名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并且侵犯膀胱的患者,均行结肠癌根治联合膀胱部分切除术。目前,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仍然较高,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40-45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75-80岁左右达到高峰。结直肠癌的临床症状有排便习惯、大便性状的改变,便血,贫血,腹部肿块,肠梗阻以及全身症状等,因此不要小看了便秘或者排便习惯的改变,高危人群一定要提高警惕。

2

哪些人属于高危人群?

40岁以上且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者应列为高危人群,需要完善肠镜检查,需高度警惕结直肠癌的发生:

1.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有结直肠癌史者;

2.有癌症史或肠道腺瘤或息肉史;

3.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

4.以下五种表现具两项者:黏液血便、慢性腹泻、慢性便秘、慢性阑尾炎史及精神创伤史。

3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研究数据显示,结直肠从正常黏膜转变为晚期恶性肿瘤,中间会经历息肉、腺瘤、上皮内瘤变和早癌等多个病理过程,中间期限达10到15年。在以上任一阶段发现病变并进行处理,均能够有效的降低结直肠癌的风险。

早期异型增生息肉和腺瘤是可完全治愈的,即便是早期结直肠癌的5年期生存率也达90%以上。而我国85%的结直肠癌发现时已属于晚期,5年期生存率治愈率仅14%。可见,如果可以尽早发现并正确治疗,结直肠癌并不可怕。

4

如何预防结肠癌的发生?

1.重视肠镜筛查很重要

结直肠癌应该尽早筛查和诊断,肠镜检查是筛查结直肠癌的“金标准”!结直肠镜可降低52%-78%的结肠癌发生,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关键,建议,结肠镜检查为阴性的一般风险人群,可每3-5年复查一次肠镜。对于切除息肉的要根据息肉的大小,性质,息肉的数量及遗传因素综合考虑,一般1-2年复查肠镜。

2.其他预防方式

遗传性的结直肠癌是由于染色体造成的,预防的方式是进行产前诊断,并听从医生的建议,并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普通人可以通过饮食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引发癌症的诱因,比如控制高脂高蛋白饮食,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少吃腌制食品和烧烤,多吃蔬菜水果,禁止吸烟、控制饮酒,合理锻炼,参加筛查。

宋永蔚,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医院外科教研室教学主任。现任辽宁省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分会青年委员,加速康复学组组员。擅长普通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手术等规范化治疗,尤其是对胃癌、大肠癌等消化系统肿瘤及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对腹外疝的微创手术及局麻手术有丰富的经验。

出诊时间:周四上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huz.com/yzjcr/93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