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系指生长自结肠粘膜而隆起于粘膜表面的病变。通常源于上皮细胞的过度生长并从粘膜表面向腔内扩展。无论其呈广基、亚蒂或长蒂等状,均仅表示肉眼外观形态,而不表明病理性质,故临床上在病理性质未明之前,对于炎症、感染性肉芽肿、组织增生和癌肿有隆起性病变者,通常用息肉来描述。
结肠息肉自然病程较长,症状不甚典型,位于不同部位的息肉,可导致不同的临床症状。幼年型息肉可自行脱落,成年型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逐渐上升。部分可以发生癌变或与癌肿关系密切,被公认为癌前病变。有些具有遗传性或伴随全身疾病。
结肠息肉的发生因素
1、长期腹泻,很多病人肠道黏膜容易过敏,例如饮酒、吃辣椒或油腻食物或海鲜后出现腹泻,有些病人会无原因的出现腹泻,这样,肠道黏膜会出现慢性炎症,易导致肠道息肉生长。
2、长期便秘,便秘的病人经常是几天排便一次,粪便长期在肠道内储存会产生各种毒素,导致肠黏膜出现慢性炎症,易生长息肉。
3、遗传,例如家族性息肉病就是一种遗传疾病。
4、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病等疾病易出现息肉。
结肠息肉的主要症状
1、便血。结肠息肉患者最容易出现便血,但不少人会把大便出血误以为是痔疮的症状,结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2、大便习惯改变。包括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特别是便秘与腹泻反复交替出现,或者引起腹痛的时候,更要引起警惕。
3、大便形状异常。正常的粪便应该呈圆柱形,但如果息肉在结肠腔内,压迫粪便,则排出时往往会变细,或呈扁形,有时还附着有血痕。
多数结肠息肉患者早期没有症状或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往往是常规结肠镜检查时偶然发现。部分患者由于息肉较大,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由于结肠息肉没有明显体征。
因此,内镜检查是结肠息肉诊断的最佳方法。
结肠息肉有发生癌变的可能,其癌变率与息肉的组织类型和大小有关。此病常见的组织类型有: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一般不会癌变,可随访观察,但腺瘤性息肉癌变率较高,当腺瘤大于2cm时,癌变几率明显增加。如果内镜治疗困难,也可以外科手术治疗。腺瘤性息肉内镜治疗后,需要定期随访及内镜复查。
预防结肠息肉:最好的预防办法就是定期检查!
(定期给肠道做一个电子肠镜检查)
另外,生活中要注意:
1、减少摄入饱和脂肪:习惯于高脂饮食的人比那些低脂饮食的人得结肠直肠癌的风险要高。要特别注意限制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尤其是红肉。
2、减少腌制食品的摄入:如熏肉、咸菜等。
3、酒不要过量:过量饮酒会增加结肠息肉和结肠癌的风险。如果你有结肠癌家族史,你尤其应该减少饮酒来降低发病风险。
4、不要吸烟:吸烟会增加结肠癌和其他许多疾病的发生风险。
5、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重:控制体重可以降低结肠直肠癌的风险。
6、保证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钙可以很好地帮助你对抗结肠息肉和结肠癌,有研究显示,那些每天补充钙片的人其结肠息肉的复发风险下降了19~34%。富含钙的食物包括牛奶和其他乳制品,还有花椰菜。另外,维生素D(能帮助人体对钙的吸收)也显示出降低结肠直肠癌风险的作用。你可以通过适当摄入一些动物肝脏、蛋黄、鱼和添有维生素D的乳制品等来获取足够的维生素D。
7、吃水果、蔬菜和全谷:这些食物富含纤维素,可以降低结肠息肉的风险。另外,水果和蔬菜还富含抗氧化剂,可以预防结肠癌症。
8、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
医院,节假日不放假,专家照常坐诊,男女分诊注重隐私,坚持“专业、诚信、尊重、感恩”的管理理念,实现价格透明化,程序公开化,坚持把健康带给患者,把实惠送给患者,把温馨留给患者。
24小时肛肠
-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