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体检时,发现了肠息肉,随着就医治疗,也经历了一个由不懂到懂,从惧怕到释然的全过程,下面就结合个人的检查、治疗的体验过程,做一下简单介绍。
什么是肠息肉肠息肉是指肠粘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简单说就是肠镜检查中看到的“小肉揪”,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恶性或良性)前统称为息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一般大于45岁就要注意了,男性肥胖者最为常见,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小肠息肉较少。
可将息肉分为:腺瘤性与非腺瘤性两大类,腺瘤性息肉又包括:
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混合腺瘤,这三种腺瘤都有癌变的倾向,癌变率: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混合腺瘤>管状腺瘤,所以腺瘤一般都要切除;而非腺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炎性息肉等,较少癌变,像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
研究显示,腺瘤性息肉占肠息肉70%-80%,而超过95%的大肠癌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从增生到腺瘤性息肉再到腺癌,一般要5-10年时间,直径大多超过2cm。
我的肠息肉是如何发现的前不久,在深圳社区进行体检时,发现癌胚抗原略高(4.93ng/ml,正常值0-4.7ng/ml),医院(医院,医院)检查肠胃功能,经肠镜检查,发现:升结肠见一带蒂息肉,大小约8mmx8mm,直肠见多个息肉,直径约2-3mm。
医生嘱咐需要住院微创治疗(摘除)。
检查时,到底做无痛检查还是做有痛检查在做上面的检查时,是做无痛的还是有痛的,一开始我还是很纠结的。
医生解释说,无痛肠镜检查,就是使用麻醉药物(属全麻),使患者在数秒钟内入睡,完成全部检查后即能苏醒,检查过程中不会有任何的不适和痛苦感觉,因为我没有做无痛检查,也描述不出具体情况。
我最后选择的是有痛检查(不打麻醉的那种)。检查当天按要求进行了清肠操作(喝泻药,医院在预约时会具体交待),那到底痛不痛呢?
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个人的体质生理结构,二是看检查医生的熟练操作程度,当时操作是一位姓余的女医生(只有一个人操作),总体上还算可以,一边向肠内充气,一边插入肠镜,当时肚子有沉重和胀的感觉,中间稍痛过一次,但可忍受。
微创肠镜摘除息肉如何选择医生因为检查时是在深圳镇一级(现在称街道)医院进行的,当时医生要求住院微创手术,当医院,所以医院治疗好一些,所以当时没有答应。
医院,好像都找不到肛肠科,而都是在消化内科的肠镜室治疗,真是举棋不定啊,于是想起年做肛周脓肿手术时,是在深圳唯一一医院治疗的,于是度娘上查找资料,这一查不得了,医院冒名广告的,医院的联系电话,找到二科的曾经给我动过肛周脓肿的主任电话,医院咨询了一下,医院也是二级的,但考虑到专业性,于是就确定带上社保卡住院治疗了。
事后回想了一下,医院选一个技术好的医生即可。
微创手术时,到底选无痛治疗还是有痛手术呢有痛摘除息肉还是无痛摘除息肉治疗,又一次摆到了我的面前,因为涉及到微创手术,主治医生建议全麻实施无痛治疗,于是在7月14号上午排队治疗,我是最后一个,麻醉师询问我的一些情况,其中问我平时睡觉时会不会打呼噜,我说当然有啦,又问是否出现过憋醒的情况,我说偶尔会有这种情况。医生说深度麻醉风险高一点,可以浅麻醉或不麻醉(有痛),我说即然浅麻醉还有意识,那就不用麻醉了,直接选有痛算了。
这里说一段插曲:
排在我前面的是一位女士患者,选的是有痛的微创手术。用了一个多小时,中间时不时发出痛苦的叫声,我在门外听的心里怕怕的。当轮到我治疗时,我就问主任怎么回事,有那么痛吗?
主任解释说,那个女士生了两胎都是剖腹产,发现有肠粘连情况,同时还做过疝气手术,又加上该女士清肠做的不好,微创治疗过程发现还有紫菜和番茄皮,挡住了肠镜的镜头,做起来非常的费力,所以几种情况加在一起,就产生的疼痛。
有痛摘除息肉,真的痛吗于是就轮到我做有痛的肠镜摘除息肉的治疗了,有两个医生操作,一个主任,一个姓王的女医生,看着年龄不大,心里没底,插入肠镜有女医生操作,感觉很顺利,当肠镜进入横结肠时,主任用双手轻轻按住胃的下部,就这样没有感觉到疼痛肠镜就插完了。
插完后交给主任查找息肉操作,发现有息肉由刚才那个女医生用相关器械进行摘除,一边摘除我一边通过屏幕观看,摘除大的时,还要在创伤口上面打个钛夹,达到止血的目的,前后总计摘除息肉六个,摘除时没有了生疼痛现象。前后用了约52分钟。
以我的情况看,至始至终没有疼痛,当然各人情况不同,医生操作也是最关键的一环。摘下医院进行病理检查,都是良性的
写在最后
肠镜摘除息肉其实就是一个微创手术,医院摘除时,他们不叫手术,而是叫肠镜治疗。只要个人的身体允许,做有痛治疗完全没问题,当然,医生的技术也就成为关键了,医院,我医院都没有问题的,毕竟是一个小的微创治疗而已。
▼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