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早癌普查,昆明首批补贴即将发

真实病例:

男子做了息肉切除,三年后仍患癌

39岁的赵先生,医院做结肠镜检查时,偶然发现乙状结肠内长有息肉,在内镜下切除后,病理诊断证实是绒毛状腺瘤。医生叮嘱其,这种腺瘤易复发、易癌变,术后半年一定要复查肠镜。但术后,赵先生由于没有任何症状,就将医生的嘱咐忘在了脑后,并没有按时复查。

直到今年年初出现了腹痛、大便出血并带脓液等症状,才引起了赵先生的警觉,医院进行检查。果不其然,结肠镜检查时医生在其下升结肠近肝区发现一菜花样肿块,活检质硬,触之易出血,病理诊断后证实为乙状结肠癌。而当医生将本次检查结果与赵先生三年前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时发现,3年前同一位置见一大小约1cm的息肉,在3年不到的时间里,这枚已经切除的息肉又再次复发,且已演变成了癌。

胃癌、结(直)肠癌危害巨大

近日,国家癌症中心在《国家癌症中心杂志》(JNCC)上发布中国最新癌症报告。根据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天有超过1.11万人被诊断为新发癌症,有将近人因癌症死亡,其中以胃癌、结(直)肠癌为主的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在各系统肿瘤中排第一位。

此外,数据显示我国还是胃癌发病和死亡人数最高的国家,而结(直)肠癌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近几年来也在逐步上升。胃癌、结(直)肠癌等高发消化道恶性肿瘤,已对我国居民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在临床上,约40%的胃癌发生与胃息肉有关;更是有高达85—95%的结(直)肠癌发生与肠息肉有关,息肉已被医学界公认为消化道癌的前身,小小的胃肠息肉一旦出现就会给患者健康带来巨大危害。

如何真正阻断胃肠息肉的癌变之路

虽然胃肠息肉病属高发病,但患者也不必害怕。因为胃肠息肉的病变过程较长,一般需要5—15年左右,这给了患者及时发现,及时切除,阻断其癌变的机会。而要及时发现胃肠息肉,定期的胃肠镜筛查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里,医院的专家建议:

1、对于年龄超40岁,平时没有不适症状的普通人群,每5年做一次胃肠镜检查;

2、对于有不良生活、饮食习惯的高危人群,建议3年进行一次胃肠镜检查;

3、对于多发良性胃肠息肉病患者,或有胃肠息肉病史、家族史,或胃癌、肠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总之一句话:及时早筛,早发现,它就只是一枚息肉,最多是早癌,早期胃肠癌的治愈率可达90%以上;晚了,就是进展期癌,而晚期胃肠癌的5年存活率只有10%左右,二者可谓有着天壤之别。

年伊始,鉴于《国家癌症中心杂志》(JNCC)上发布的中国最新癌症报告,为了广大市民的胃肠健康,医院联合春城晚报发起了“胃爱行动,肠享健康,胃肠早癌普查活动”,昆明首批补贴即将发放,凡昆明的居民,不限户籍,凭身份证即可申请优惠补贴名额!

温馨提示:本次补贴范围较广,无痛胃镜检查,无痛肠镜检查,无痛胃肠镜检查都涵盖在内。

“胃爱行动,肠享健康”

胃肠早癌普查活动

RMB

原价¥.4元

无痛胃镜

全套检查

RMB

原价¥.4元

无痛肠镜

全套检查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huz.com/jcrzz/111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