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接诊一名患者,男,76岁。主诉:肛门后坠感、便秘3年。
镜下可见
诊断为结肠黑变病和结肠息肉。
结肠黑变病就是黑色素沉淀的原因导致的非炎症性的肠道疾病,简单说,就是大肠粘膜的固有层内含有大量脂褐素。
以往的资料显示,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大于60岁。
但近年来的我们的门诊数据显示,女性多于男性,且多见于30-45岁左右,可能与这一年龄段女性追求减肥、“排毒、清肠”,大量服用某些所谓清肠药有关。
症状主要有腹胀、便秘及排便困难,少数患者有下腹部隐痛及食欲欠佳等。但大多数并不会表现出特异症状。
如不及时处理,任其长期恶化,可能导致肠道增生息肉、腺瘤、结肠溃疡甚至癌变。
案例中的就是这样的。
清肠茶的主要成分多为泻药中的成分,例如,大黄、芦荟,决明子,番泻叶等,这些都属于蒽醌类泻药。长期应用蒽醌类泻药是目前公认的引起结肠黑变病的主要原因。
蒽醌类泻药到达大肠后被吸收转化为其活性形式,他们破坏上皮细胞,导致细胞凋亡,凋亡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并通过基底膜小孔移行到黏膜固有层,形成色素沉着,当大量凋亡细胞被吞噬后,最终形成典型的黑变病。
Ⅰ度呈浅黑色:
类似豹皮,黏膜血管纹理隐约可见,病变多较局限,与周围正常黏膜分界不很清楚。
Ⅱ度暗黑褐色:
在暗黑褐色黏膜间有线条状的乳白色黏膜,多见于左半结肠或某一段结肠黏膜上,黏膜血管不清楚,与正常黏膜有明显分界。
Ⅲ度暗棕黑色:
深棕黑色粘膜有小奶白色线条状或斑点状黏膜,黏膜下血管看不见,这种表演在整个结肠较为常见。从病变的位置来看,如果病变在近端结肠更常见,则可以在整个结肠中进行。
这位患者明显属于III度了。
虽然结肠黑变病是一种良性病变,一旦停用泻药,可恢复;但长期使用泻药,会增加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的风险。
因此,注意预防很有必要。
对于服用蒽醌类泻剂者,应尽早停用;对于排便困难、排便不畅的人群,多食粗纤维食物,保证充足饮水,适当运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等;如仍不能缓解便秘症状,应尽早就医,通过专科检查,分清便秘类型,针对性的治疗,可以收到满意的疗效。
如何改善便秘?
调整饮食结构。多喝水,成年人保证每天至少ml的饮水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膳食纤维不仅能刺激肠道蠕动,还能增加大便体积。全谷物、杂豆和薯类等粗粮是很好的膳食纤维来源;保证足够的食量。食物残渣有助于肠道蠕动,产生便意。女孩子要科学减肥,不能靠节食。
保证适量运动。运动可以增加肠道蠕动。散步、慢跑、爬山、太极拳、体操、瑜伽等都是愉悦心情、预防和改善便秘的好方法。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不要憋便。结肠活动在晨起和饭后2小时内最为活跃,是排便的好时机;专注排便。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别带手机、报纸,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控制排便时间。将排便时间控制在2—5分钟之内。
如果以上这些方法,都不能缓解便秘症状,那医院就医。千万不要滥用药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