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小姑娘指出西游记错误,专家不怪作者

人人都知道四大古典名著是古代文化瑰宝,可是现在却很少有人认真去阅读这些盛行数百年的文化精粹。现在的许多人对于《西游记》的记忆,大多数还停留在86版的央视《西游记》上。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娱乐生活略显匮乏的时期,央视版《西游记》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欢乐。直到今天,各大电视台几乎每年暑假都还会轮番播放这部经典电视剧。

虽然说现在的人们很少有闲情逸致阅读《西游记》了,但是对于那些喜爱古典文学的人来说,《西游记》仍然是一部不可不读的经典名著。比如前段时间有一名叫马思奇的小朋友,她虽然只是一个五年级的小姑娘,但是在仔细阅读《西游记》后,指出了书中一个明显的错误之处。

她在反复阅读《西游记》之后发现,书中唐僧师徒无论走到哪里,在饮食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吃得最多的也都是青菜、馒头和米饭。这样的饮食习惯明显属于中原地区,无论是米饭和馒头,在古代西域都是不太可能出现的。除了唐僧师徒的伙食之外,她还发现在整部西游记中,无论是各路神仙还是西域诸国,吃的竟然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淮扬菜。

众所周知,饮食习惯一般都有很强的地域性,不同的地区饮食习惯通常都有着很大的不同。比如说著名的八大菜系,每一个菜系都代表着一个地区的饮食文化,互相之间无论是在口味还是在食材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区别。例如川菜讲究麻、辣、鲜、香,浙菜这种煨、焖、烩、炖等。而《西游记》中神仙凡人都吃淮扬菜的设定,明显属于作者的失误。

马小朋友将这个疑问发到网上之后,也引起了一些文学专家的注意。专家对她的发现表示了肯定,也赞扬了她在阅读过程中的细心,并且还热心地解答了为什么《西游记》会出现这样的设定漏洞。用专家的话说:出现这样的漏洞不怪作者,只是贫穷限制了作者的想象力。

吴承恩是淮安府山阳县河下人,这个地方也就是今天的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对于他来说,淮扬菜是他所能接触的最熟悉的菜肴了。虽然吴承恩在作品中对淮扬菜如数家珍,但是因为吴承恩的一生都过得十分清贫,在科举方面也屡经挫折,大多数时间都只能靠卖文为生,所以书中那些价格昂贵的淮扬菜并不是他所能消费得起的。

吴承恩在60岁的时候,才被朝廷委任为浙江长兴县丞,并且由于宦途困顿,不久之后他就辞官回乡了。晚年时期的吴承恩绝意仕进,闭门著书,千古名著《西游记》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最终完成的。这一时期的吴承恩生活清贫,唐僧师徒日常所吃的东西,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吴承恩晚年清贫的生活状况。

因为吴承恩晚年时生活困顿,也缺乏途径去了解西域的饮食文化,所以很多情节只能完全靠猜想,用自己熟知的淮扬菜来填补书中的饮食空白,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换句现在人们常说的话说,也就是贫穷限制了他的想象力。

其实,在《西游记》中有许多细节方面的问题,比如唐僧师徒途径那么多的地区,肯定存在着交流方面的障碍,西域诸国的方言他们肯定也都听不懂,但是这些细节也都无伤大雅,对书中的人物和情节走向也都没有太大的影响。所以,虽然《西游记》有着不少细节方面的缺陷,仍然不失为一部名传千古的经典作品。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huz.com/jcrzz/10850.html